
-听说最近流行新锐那不如学习一个-如果你不愿意暴露我是你的微信好友那我就删了-
自己常嚷嚷着看不懂别人奇奇怪怪所谓当代所谓新锐的作品又不好好写展签,那不如以身作则写一个解释说明。
贵队多元组5月份的主题交片叫做“Corner”,提示是“一个洋气的名字,可以发挥想象,街角的纪实、偏远的山地、几何意义上的角落、或者是字母本身,都可以”
正常情况下,我就发这几张图就ok了,这四张照片是我在学校里(or附近)的“角落”里拍的(我自己认为它们算是空间不大的角落吧),因为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很意外,手头没有相机,所以就都是手机拍的。
图一是在北馆和逸夫馆3层连接处的沙发;图二是北馆4层的椅子;图三是东北门外火车地下通道;图四是女生节时候宿舍楼外挂满的横幅映红了自行车停车棚
把微信朋友圈截图拿过来交片,当然是看了杨文彬获得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之后我的自娱自乐,一个闲得无聊的微小的尝试。
朋友圈嘛,相比于以前很流行的人人、微博、qq空间它们的点赞评论都是全网可见的,而朋友圈只有自己的朋友可见,这算不算一个角落呢,对,我确实是在牵强附会,我把只有我自己可见的全部点赞和评论都展示出来。
我在朋友圈发一张图,并不知道会有多少点赞、什么样的评论,我有时候觉得那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很期待的评论又不会出现,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可能根本没人理你。
这些日常纪实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格局,你最终不过还是在自己内心的角落里。

-听说最近流行新锐那不如学习一个-如果你不愿意暴露我是你的微信好友那我就删了-
自己常嚷嚷着看不懂别人奇奇怪怪所谓当代所谓新锐的作品又不好好写展签,那不如以身作则写一个解释说明。
贵队多元组5月份的主题交片叫做“Corner”,提示是“一个洋气的名字,可以发挥想象,街角的纪实、偏远的山地、几何意义上的角落、或者是字母本身,都可以”
正常情况下,我就发这几张图就ok了,这四张照片是我在学校里(or附近)的“角落”里拍的(我自己认为它们算是空间不大的角落吧),因为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很意外,手头没有相机,所以就都是手机拍的。
图一是在北馆和逸夫馆3层连接处的沙发;图二是北馆4层的椅子;图三是东北门外火车地下通道;图四是女生节时候宿舍楼外挂满的横幅映红了自行车停车棚
把微信朋友圈截图拿过来交片,当然是看了杨文彬获得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之后我的自娱自乐,一个闲得无聊的微小的尝试。
朋友圈嘛,相比于以前很流行的人人、微博、qq空间它们的点赞评论都是全网可见的,而朋友圈只有自己的朋友可见,这算不算一个角落呢,对,我确实是在牵强附会,我把只有我自己可见的全部点赞和评论都展示出来。
我在朋友圈发一张图,并不知道会有多少点赞、什么样的评论,我有时候觉得那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很期待的评论又不会出现,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可能根本没人理你。
这些日常纪实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格局,你最终不过还是在自己内心的角落里。

-听说最近流行新锐那不如学习一个-如果你不愿意暴露我是你的微信好友那我就删了-
自己常嚷嚷着看不懂别人奇奇怪怪所谓当代所谓新锐的作品又不好好写展签,那不如以身作则写一个解释说明。
贵队多元组5月份的主题交片叫做“Corner”,提示是“一个洋气的名字,可以发挥想象,街角的纪实、偏远的山地、几何意义上的角落、或者是字母本身,都可以”
正常情况下,我就发这几张图就ok了,这四张照片是我在学校里(or附近)的“角落”里拍的(我自己认为它们算是空间不大的角落吧),因为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很意外,手头没有相机,所以就都是手机拍的。
图一是在北馆和逸夫馆3层连接处的沙发;图二是北馆4层的椅子;图三是东北门外火车地下通道;图四是女生节时候宿舍楼外挂满的横幅映红了自行车停车棚
把微信朋友圈截图拿过来交片,当然是看了杨文彬获得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之后我的自娱自乐,一个闲得无聊的微小的尝试。
朋友圈嘛,相比于以前很流行的人人、微博、qq空间它们的点赞评论都是全网可见的,而朋友圈只有自己的朋友可见,这算不算一个角落呢,对,我确实是在牵强附会,我把只有我自己可见的全部点赞和评论都展示出来。
我在朋友圈发一张图,并不知道会有多少点赞、什么样的评论,我有时候觉得那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很期待的评论又不会出现,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可能根本没人理你。
这些日常纪实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格局,你最终不过还是在自己内心的角落里。

-听说最近流行新锐那不如学习一个-如果你不愿意暴露我是你的微信好友那我就删了-
自己常嚷嚷着看不懂别人奇奇怪怪所谓当代所谓新锐的作品又不好好写展签,那不如以身作则写一个解释说明。
贵队多元组5月份的主题交片叫做“Corner”,提示是“一个洋气的名字,可以发挥想象,街角的纪实、偏远的山地、几何意义上的角落、或者是字母本身,都可以”
正常情况下,我就发这几张图就ok了,这四张照片是我在学校里(or附近)的“角落”里拍的(我自己认为它们算是空间不大的角落吧),因为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很意外,手头没有相机,所以就都是手机拍的。
图一是在北馆和逸夫馆3层连接处的沙发;图二是北馆4层的椅子;图三是东北门外火车地下通道;图四是女生节时候宿舍楼外挂满的横幅映红了自行车停车棚
把微信朋友圈截图拿过来交片,当然是看了杨文彬获得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之后我的自娱自乐,一个闲得无聊的微小的尝试。
朋友圈嘛,相比于以前很流行的人人、微博、qq空间它们的点赞评论都是全网可见的,而朋友圈只有自己的朋友可见,这算不算一个角落呢,对,我确实是在牵强附会,我把只有我自己可见的全部点赞和评论都展示出来。
我在朋友圈发一张图,并不知道会有多少点赞、什么样的评论,我有时候觉得那些评论还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很期待的评论又不会出现,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可能根本没人理你。
这些日常纪实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大的格局,你最终不过还是在自己内心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