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评判一张照片时,每每会提到冲击力这个字眼。拍摄出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作品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27282987.jpg

        那么如何理解视觉冲击力这三个字呢?

       在百度上搜索照片与冲击力这二个关键字,出现190万个与照片冲击力相关的页面。没有任何人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很好的阐述视觉冲击力的含义。

       在此,修罗言简意赅的阐述视觉冲击力的含义

      视觉冲击力”是近年来摄影界使用频度颇高的一个舶来语,在英文里面其实对应的是同一个词组“Visual Impact”,在新闻出版的术语中,所谓impact,就是可以“move the reader”的力量,就是指可以打动人心的力量。

       照片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线条、形体、影调、色调等形象,对读者产生本能的吸引,视觉冲击力是表现在外的显性因素,视觉冲击力,是指照片的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产生的刺激能力。视觉冲击力主要表现为形式方面的冲击力。比如,通过使用广角在构图上给人形成不同的视角感受,同样,在用光、色彩等方面同样给人形成不同的视角感受,通过这样外在的方式造成的冲击力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照片未必都是好照片,但好的照片则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Visual Impact”除了译成常用的“视觉冲击力”外,还可以译成“形象感染力”,即打动人心的视觉效果。“Impact” 除了有“冲击力”这一个解释,还有“影响力”、“效果”等意思。

        照片的形象感染力则通过画面形象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与组合方式,如情节、细节、现场环境气氛,人物性格等照片深层蕴藏的内容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摄影佳作,应该同时具备视觉冲击力与形象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共同构成照片的形象价值。

  简单二句话

      视觉冲击力包含二个方面:

     1,通过构图,线条,光影与色彩对读者眼球的直接冲击力。

     2,通过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产生对心理的冲击力。

27273066.jpg

      那么问题来了!

     就算修罗能够正确的阐述视觉冲击力,我们怎么能拍出极具冲击力的作品来呢?

     还是跟随修罗百度一下吧!还真百度出不少关于冲击力拍摄技巧的文章。

    例如:

    文章一,《》怎样冲破平淡? 让照片更有视觉冲击力》

    文章二,《摄影入门5步走 如何拍出具有冲击力的照片》

    文章三,《强化照片视觉冲击力的有效方法》

    文章四,《5个技巧增强照片冲击力》

            等等

       修罗仔细研读了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在谈论摄影的常规技巧,也就是在教大家怎么拍照,与冲击力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例如一篇文章的内容如下:

       1,找出迷人的魔法光线

      2. 让主体非常突出

   3. 为主体找一个配角

   4. 捕捉细节

     5. 运用特别的构图

       读者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技巧是不是老生常谈。看了这些,修罗有点迷惑了,按照这些教程,怎么拍摄出来的作品想不平常也很难了。

       让摄影极富冲击力,也太难了点吧!是的!修罗也认为很难,根本就无法通过学习一篇二篇文章就能立竿见影。

       修罗既没有让自己,更没有让读者的摄影作品饱含冲击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但修罗却有一点心得体会,一个妙招,能够让我的摄影作品最起码能够冲击观看者的眼球。

27282988.jpg

        每次举起相机时,无论拍什么,我都会想起罗伯特.卡帕的那句话-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

       或许,有人会认为不一定要靠近,手中有长焦,拉近了拍不一样吗?

      朋友,真的不一样!

     你可以忽视修罗的话,但卡帕的话一定要记在心间!

      反正修罗视记在心间,每次拍摄,修罗都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靠近靠近再靠近,就用这一招,让照片立现冲击力!

      接下来,修罗就全部以本人的作品举例,简单诠释冲击力是怎么变出来的。

      

雪肤冰骨不冻河-看了这张图,你是不是认为我的运气好,能够发现这么一块巨大的冰块。

27273056.jpg

那么你再看看当时的真实环境。实际上就是在呼伦贝尔冬季随处可见的普通冰块而已。

27282989.jpg

再看看这一张,靠的不够近。冰块变形不够大,冲击力也弱。

27282990.jpg

大家会不会在想,就算没有靠近,但使用变焦镜头将冰块拉近放大拍摄,不是一样的效果吗?

修罗肯定告诉你,不一样,并且效果效果相差巨大,有图有真相,下面第一张是模拟拉近裁剪的视角,第二张是靠的最近时真实拍摄。

27282991.jpg

27282992.jpg

二张同时拍摄的明孝陵,第一张离地面高,第二张靠近地面,那张视觉冲击力更强呢?

27282993.jpg

27282994.jpg

        再看看人文题材,依然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南京青奥村举报的彩虹跑活动,来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大部分都是用长焦拉近拍摄,使用长焦拍摄这种活动场面会是什么样的,例如南京马拉松,乡村举办的活动场面,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想象出,基本是这样:起点线上,巨大的拱门下,一群人欢乐的奔跑着,环境人物都交代了,一幅不错的新闻照片,或许在一些比赛中还能获得大奖,但也仅此而已了,和视觉冲击力沾不上边。

       那天我做好了一切防护措施,当时真的想起了卡帕的那句话,冲进彩粉飞扬的现场中,紧贴着快乐的年轻人拍摄。

       我在现场是这个样子,被一摄友在远处用长焦抓拍的,比较狼狈。

27282995.jpg

奔跑吧!兄弟!我最喜欢第一张,只有一个理由,因为靠的近。

27273529.jpg

27282996.jpg

夜探灵谷寺,第一张为16年1月拍摄,修罗非常喜欢,第二张是17年1月2日拍摄,夜晚太黑,没有把握好,距离偏远,回家后做了裁剪处理,毫无气势,准备当废片处理了。

27273310.jpg


27282997.jpg

上面几个案例,修罗深刻领悟卡帕大师名言,只用一招,靠近靠近再靠近。

 

希望本文能对喜欢阅读我图文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最后用关键字作为全部的总结:

摄影 冲击力 妙招 绝招 卡帕 靠近

修罗的微信号:njcrle

修罗的微博:@修罗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