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市中心20余公里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村镇,居住着可能数以万计的来京务工人员,村镇里盖着各式各样的公寓小楼,出租给这些外来打工的人们。而就在这样一个人气颇旺的村镇之中,坐落着一个回族的墓地,与周围的住宅仅仅一墙之隔。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上也许从未交集,而在空间中却身处一地,呈现出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画面。
这样的地方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边缘有很多,城市的发展与疯狂的扩张,慢慢的与这些地方发生了冲突。活着的人与去世的人之间也开始有了不同的交集。中国人大多是农耕文明的民族,十分重视人死后安葬于土,我们对待先人的墓更是无比尊重,往往选择风水最好的地方,这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敬畏与尊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与死在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的生死观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从这些坟墓的墓碑上看,他们的后人一定很重视他们的安葬,但是这个墓地周围确破烂不堪。甚至成了很多孩子们游戏的场所和上学下学的必经之路。面对中国城市高速发展,飞速扩张,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一现状来看,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更人性的解决城市扩张,更妥善的处理外来人口安置,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
在墓地玩耍的孩子们。这里没有其他的公园。旁边就是他们的家。这里是北京.。
穿过一片墓地放学回家的孩子们。
穿过一片墓地放学回家的孩子们。
穿过一片墓地放学回家的孩子们。
一个人踏过大雪后的坟地去上学
一个人踏过大雪后的坟地去上学
淌过水坑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