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灵谷寺和紫金山天文台区域是一片天然的萤火虫繁殖区域,每年的六七月份,这里都会有大量的萤火虫出现,大概能持续一个月左右,因此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观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下面就跟着Spider一起探索南京的这座古寺吧。
初到南京正赶上下了几场暴雨,天气很湿热,而这却恰是昆虫最喜欢的天气,到了傍晚6点左右,准备出发,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灵谷寺,灵谷寺位于南京玄武区明孝陵附近,开始看网上攻略“打车到了地铁下马坊后,直接顺着灵谷寺路一直上行就可以到灵谷寺门口,而道路两边就会很多萤火虫”,但实际情况是这条路还是挺长的,走起来有些累,也没有发现萤火虫,不过倒是可以欣赏到两旁枝繁叶茂的梧桐树,高大的树干和浓密的枝叶已经把道路上空完全封闭起来,形成了一条隧道,感觉即使是白天也是不透阳光。曾经听过一个南京市梧桐由来的说法,是因为宋美龄喜爱法国梧桐,于是蒋介石便将整个南京都种满了梧桐。
上面红线标示就是通往灵谷寺大门的道路,还是建议如果开车直接开到门口
到了灵谷寺通过灵谷圣境的红山门,门前有两个石狮,就算真正进了景区,其实景区这时已经停止营业了,但是大门并不关闭,检票的闸门也是开放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让游客进入参观的。进了灵谷寺景区,里面真是漆黑一片,可以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所以要去的朋友最好还是带着一点照明工具比较好。从进门后,路上已经可以不时的看到点点的绿光飘舞了,让我这个第一次见到萤火虫的人真是激动了一阵。
萤火虫真容,一只萤火虫突然落到了地面上,可能是在饮水吧,它的光源就在屁股
沿着路走会先到阵亡将士牌坊,牌坊台阶右侧有一片树林,那里的萤火虫已经可以用数以百计形容了,草丛中绿光点点,犹如繁星,非常美丽。但这里的背景只有树林,拍摄出的照片并不是很有新意,如果自带一些小道具的话可以尝试。
这就是那个小树林,拍完志公殿和宝公塔后,又回来拍了几张
继续前进寻找志公殿和宝公塔,经过牌坊,正对着是无梁殿,可以从大殿左侧绕到后面,沿着道路,经过金陵桂花王(一颗大树)后,就可以看到志公殿,但是拍它的经典机位在殿后,绕到后面,就是志公殿经典的门洞了,与志公殿遥相对望的就是宝公塔了。

这次拍摄主要在红圈的两个地方,不知道景区里是否还有其他适合拍摄的景点,时间有限,没有来得及去探索
而此时距离殿前不远的地方已经摆满了一排相机,看来都是来拍萤火虫的,于是赶快加入拍摄行列,占了一个位置,要知道这还是平时晚上七点多啊,天还没有黑,可想节假日来拍摄的人会更多。
听说他们下午4点就已经在这里等了,到天黑下来真正可以拍的时候,已经是架了前后两排相机了
架设好相机,调好水平,开始设置参数,拍摄萤火虫其实与拍摄星轨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是都需要大光圈,长曝光。志公殿拍摄的位置比较适合中焦,同时由于拍摄的人比较多,环境又十分黑暗,不时会有人打着手电走动,所以建议使用堆栈的方式,多张连拍。
本次拍摄使用的是55mm F1.8定焦镜头,设置到了最大光圈1.8,焦点对到了志公殿,因为此时光线还比较亮,所以ISO和曝光时间是在拍摄过程中,随着环境光调整的,基本上ISO是从400-1250,曝光从4s-30s,逐渐过渡。
志公殿正中有一个红色的门洞,但是天黑后就无法看出来了,可以再门洞下方放一根蜡烛,来为整个画面增添一些暖色调。因为萤火虫多数还是在树林和草丛中飞舞,所以如果想拍到志公殿前的路中央有大量萤火虫飞舞的效果,就需要有耐心的长时间的连续拍摄了。

曝光时间5s ISO400

曝光时间20s ISO400

单张30s ISO640,等萤火虫多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出画面已经严重欠曝了,但是由于没带快门线,只能后面不断的提高ISO,同时在进行后期处理,一定要存RAW格式
这是最终效果,30多张照片堆栈合成,画面里萤火虫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主要是道路中间时常会有人走动,萤火虫较少,所以如果想保证画面萤火虫的数量,就要拍更多张了,再次懊悔没带快门线啊
拍了一阵志公殿后,天色也彻底黑了下来,转身想去拍宝公塔,才发现虽然只有短短的10几米远,但是却黑的完全看不清路,由于大家都在拍摄,不能开灯干扰,所以只能靠脚架试探,慢慢前行,看来灵谷寺是特意为了保护这些萤火虫,不开任何的照明设施。慢慢靠近到宝公塔前,果然像刚才一样,正对的位置早就架设好了一排正在拍摄的相机。于是只能静静的等待,直到一批人拍完后,才有位置放相机。此时因为天气全黑了,相机设置到30s,背景的宝公塔依然一片漆黑,必须要用B门了,由于没有带快门线,无法长时间按着快门,无奈只能调高ISO至1250,曝光时间最后也延长到了2分半钟,期间担心按快门的手臂抖动,只好坐在湿湿的地面上。。。,如果当时有快门线的话,就可以设置更低的ISO保证画质,使用更长时间的曝光了,看到不少人都曝到了4分多钟。

单张曝光120秒
后面两张是单张曝光150秒,这面的萤火虫明显要比志公殿方向多很多
宝公塔和三绝碑趣闻
宝公塔是梁代名僧宝志和尚的墓塔,宝志和尚又称志公,也就是现代人所熟悉的济公原型。
传说朱元璋为建孝陵搬迁宝公塔时,挖出了宝志的遗体,见其端座于对合的两只缸内,“真身不坏,头发披身,指抓绕身数匝”,军士们都无法搬动他,明太祖亲自前往赔礼,答应用金棺银椁厚葬,建灵谷寺并赐良田360顷奉香火,这才搬动了宝志和尚。
民国时期为建阵亡将士公墓,宝公塔再次被迁至到了这里。据当时文献记载,塔下应埋有宝志棺椁,于是发掘塔基,挖出一小棺,外椁已经腐朽,棺内有一石函,内贮陶钵一只,钵内藏有宝志的佛牙、舍利,另有石碑一方,记载了宝公塔从独龙阜迁往灵谷寺的经过。
宝公塔前嵌有“三绝碑”,碑上刻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宝志像、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并由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故称唐贤三绝碑。到了清代第三次重刻时,碑额上端又增添乾隆亲写的“净土指南”四字,不过现在碑文及画像已因战火被毁,只留有乾隆御笔了。
这是网络上找到的三绝碑原型图
照例总结自己拍摄时的几点体会:
1. 设备:镜头建议携带中焦或广角,超广角头可能会使拍出的萤火虫不那么明显,另外三角脚架和照明设备肯定必备,另外就是快门线,快门线,快门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次拍摄最大遗憾就是忘了带快门线!
2.参数设置,光圈尽可能设置最大(或缩一档),对焦可以采用手动对到背景建筑上,这样拍出的萤火虫亮点会显得更大,而曝光时间和ISO设置就要根据具体拍摄的环境光线来随时调整了,可参看上文所提。如果拍摄环境没人干扰,一次长曝光或多张连拍后堆栈合成,两种方式均可。这次文中就是两种方式使用了,志公殿采用多张堆栈,宝公塔则是单张拍摄。
3. 小窍门,如果由于环境太黑,无法确定宝公塔在画面中的位置,又不能开灯以免干扰到其他人的拍摄,可以先将ISO设置到极值,然后用很短的曝光时间拍摄一张,来观察拍摄主体的位置,再进行机位调整,直到调整好机位后,再调回正常参数拍摄。
其实拍摄萤火虫除了上面特意提到的几点外,其他方面与拍摄星轨有很多相似之处。(文中拍摄参数仅供参考,实际拍摄要根据环境和光线等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最后说一句,灵谷寺已经在保护萤火虫的栖息繁殖环境方面作出了最大的保护,因此才能让人们看到如此众多萤火虫的梦幻场景,而第一次看到的人一定会激动万分,同时也会让很多人作出错误的举动,想要把它们抓起来。在这里希望所有来观赏或摄影的朋友,能够以身作则一起保护它们,以后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现在已经很少能在城市中看到萤火虫的孩子们!
本人图虫、500pxm、微博号:spider9935、订阅号:photopi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