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记住,那厮是专拍打哈欠的鬼】 准备【哈欠】这个专题时候是两年前。 玩儿摄影也不少年头了,也是年尾,整理片子,风光、人像、人文、街拍,进了该进的文件夹,突然有一丝悲哀。我拍花花草草拍蓝天白云,我拍美丽的妹子拍无聊的光影,拍唯美拍主旋律,孤芳自赏,自得其乐,原来连你自己都不能有所感悟。于是,好久好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你我皆凡人,生活琐碎甚至庸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庸俗到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摄影。摄影其实就是你要和这个世界聊聊的冲动行为而已。 我在找我进入世界的入口。 无聊中翻阅自己的片子,发现了一张拍的哈欠,也是这个哈欠专题第一张,当镜头跟我的拍摄对象眼神接触的那一刻,嘴张开那一瞬间,我摁下的快门,我突然醍醐灌顶,我要拍那种直抵人心的迫近感的题材,就是它! 对我来说每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都有一个故事,街头上人们不做作的哈欠状态,值得我记录下来。 “Don’t shoot what it looks like. Shoot what it feels like.” by David Alan Harvey「不是拍下你看到的,是拍下你感受到的。」 某影友留言:你这片子拍的是个屁呀! 我回复:我拍不成屁就不是我了! 拍这么久,才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原来你拍片也罢画画码字也罢,最终是在找一个辨识度的过程。但凡辨识度很高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辨识度极差的东西是你对某种趋势的妥协和同流合污。不管我拍的是不是屁,反正我是要把片子拍成屁的,嘿嘿! 温暖的、逸乐的、疼痛的、脆弱的、可耻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都将在每一个哈欠过后,衰败、颓唐、兴盛还有热爱,还能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 去年把第一组【哈欠】主题发到蜂鸟人文纪实版,我喜欢的版主加精并留言:建议再拍2年,按以上要求精选99图,即可圆满办展了。两年太短,争取五年,能有100张能拿出手的来办个展览,我想象的展馆的背景音乐一定是混杂着汽车声、叫喊声、嘈杂声的声效,人们进入展馆哈欠此起彼伏,我就完成了我对生活的善意问候。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语) 哈欠,或者说活着,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