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历史。滇文化历史与传说一直被史记并流传至今。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西南夷列传》中记述了云南地区在秦时代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说:“池,……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如倒流,故曰滇池。
《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是这样记载滇池的:滇池县,郡治。故滇邑也。有泽水,周回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又有《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里。”
滇池的漫漫长河终于在清人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以气势磅礴的诗句来吟唱滇池的盛景与那美丽的传说,以及那苍凉如烟的往昔,亦抒发了滇人对滇池大好河山的深厚情感。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2014年8月的一天,我站在滇池边远眺古滇国的发源地---晋宁城,这一刻真正体会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样大气磅礴的气势,我又仿佛进入到了那个时空。

楚人庄蹻塑像.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摄于2014年8月滇. 晋宁.

古滇文化图腾雕塑.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滇.晋宁.
古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500年,即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古滇国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铜鼓、贮贝器及扣饰最为独特,牛虎铜案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中国代表性青铜器中,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誉。

《古滇新青年》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摄于2014年8月.滇.晋宁.

《滇池海晏村渔港上的渔民》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滇池.
滇池大渔乡海晏村渔港,在古滇王国时期就是一个比较繁华的渔港。
海晏村是滇池东岸唯一一个紧邻滇池且较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的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山水景观和滇文化研究价值。

《滇池大海晏村的渔民》.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滇池.

《滇池边的树》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5年2月滇池.

《古滇新青年》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滇池.

《观滇池》.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8月滇池.

《七月夏末》.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7月滇池.
七月的昆明是雨季,雨水丰盈,水草肥美。孩子们在滇池边草地上欢乐玩耍。

《七月夏末》.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7月滇池.
七月的昆明是雨季,雨水丰盈,水草肥美。身着民族服饰的男女在滇池边跳舞唱歌。

《滇池边的树》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8月 滇池.

《滇风》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6年8月.摄于滇池.
带有滇色彩的民风民俗,民歌民谣,传说与历史,是本土的,古朴的,浪漫的,随性的,像滇池上空的风一般湿润中带有神秘的诗性与那远古的气息。

《滇风》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6月.摄于滇池.
带有滇色彩的民风民俗,民歌民谣,传说与历史,是本土的,古朴的,浪漫的,随性的,像滇池上空的风一般湿润中带有神秘的诗性与那远古的气息。

《对一条河流的关怀》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5月.摄于滇池.
滇池的污染与治理: 滇池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污染,进入90年代污染速度明显加剧。主要是富营养化污染,出现全湖水质超5类的严重状况。滇池污染主要是由污水排放、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补给水源不足三大原因引起的。因此滇池污染治理必须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对一条河流的关怀》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4年8月.摄于滇池.
滇池的污染与治理: 滇池从7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污染,进入90年代污染速度明显加剧。主要是富营养化污染,出现全湖水质超5类的严重状况。滇池污染主要是由污水排放、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补给水源不足三大原因引起的。因此滇池污染治理必须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滇风》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6年8月.摄于滇池.

《观滇池》.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8月滇池湿地观景台..

《滇风》系列之《滇剧艺人》.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2月.摄于滇.
滇剧是云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滇剧的表演善于刻画人物和富于生活气息。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吸收了民间艺术,具有民族乡土特色。

《滇风》系列之《绿孔雀》. .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4年6月.摄于滇.
绿孔雀是风情万种云南的代表性符号,彩云之南的“神鸟”。 孔雀在云南文化史中的源头与“金马碧鸡”的传说和史实有关。“金马碧鸡”的传说最早见于元代张道宗所著的《纪古滇说》,讲的是我国古代周宣王时,天竺摩耶提国阿育王有一匹神马,三个王子都想得到,争得不可开交。阿育王就让人纵马东奔,并告诉三个王子,谁抓到就是谁的。三人先后追随神马来到云南滇池边,三王子先到,在滇池东边的山上找到了神马,就将东山命名为金马山;二王子到了滇池北面,听说神马已被找到,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大王子到了滇池以西的西山,也听说找到了神马,就停下来休息。这时“西山之麓忽有碧凤呈祥”,因滇人呼凤为鸡,就将西山命名为“碧鸡山”。《大明一统志》所载“云南四大名山”的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因此而得名,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说的也是这两座山,而被喻为“神鸟”的灵仪(凤凰)其原型就是绿孔雀。

《滇风》系列之《手捧蝴蝶的少女》.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3月.摄于滇.
云南是我国西南部显著高原地貌省份之一,属于亚热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多种蝴蝶繁衍与生存。据有关资料记载:已经研究的蝴蝶有600多种,居全国之首,构成云南的一大生物之源。坐落在滇池畔的西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是滇池中的佳境,西山上半湿性常绿阔树林,暖性针叶林,人工种植的果树花卉为蝴蝶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的环境。

《滇风》系列之《石寨山》.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7年7月.摄于滇池晋宁石寨山..
石寨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存。 1955年至1996年,经过五次发掘,清理战国至汉代的古墓86座,出土“滇王之印”金印等文物近5000件,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玛瑙等。其中的青铜器铸造精良,纹饰图案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古滇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滇风》系列之《蒹葭》..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7年3月.摄于滇池..

《滇风》系列之一..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7年2月.摄于滇池..

《古滇新青年》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6月.滇.海口.

《滇风》系列之《吹葫芦丝的人》..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4月.摄于滇池..
葫芦箫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它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最常用的乐器之一。葫芦箫的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

《滇风》系列之《滇池码头望睡美人山》..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5年5月.摄于滇池码头..
在昆明城东南码头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 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山。

《对一条河流的关怀》系列之《滇池“螺丝山”》..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4年8月.摄于滇池
正被施工挖掘的滇池挖出许多大螺丝壳,堆积在滇池边像一座山包。据昆明动物研究所专门研究螺丝的专家称,它们分别是牟氏螺丝和螺丝,属于原始类群,主要分布于滇池和洱海,其中牟氏螺丝仅分布于滇池,是滇池的特有物种,在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中起到独特的作用。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

《滇风》系列之一..黑白银盐.传统手工放大.2016年6月.摄于滇池..

《观滇池》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7年5月. 滇池观音山.

《滇风》系列之《大悲阁》.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7年5月. 滇池观音山..

《滇风》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7年5月 滇池观音山.

《滇风》系列之《大观楼》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5年2月 滇池大观楼.

《滇风》系列之《西山龙门》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6月 滇.西山龙门..

《滇风》系列之《龙王庙》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 滇池.

《滇风》系列之《滇池的传说》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 滇池.

《滇池边的树》系列之一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 滇池.

《滇风》系列之《鸥...快来》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7年3月 滇池.

《滇风》系列之《山雨》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6年7月 滇池.

《滇风》系列之《高高的玉米地》 .黑白银盐. 传统手工放大. 摄于2014年8月 滇池烂泥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