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去看了陕西靖边的丹霞地貌,想不到黄土高原上也有如此这般的景色,沿着山间陡峭的山路进入谷底,一片山水交映,水草丰美的别样丹霞风景映入眼帘,南岸边的一座砂岩石璧如刀削般直立在水中,石壁上部有一排空洞,洞口形状与现在陕北的窑洞基本一样,这里还基本没有进行商业开发,不收门票也没有什么介绍,带着好奇我们从谷底的另一侧路爬回顶部,遇到当地朴实的农民,他们介绍说这里是2000年前西汉时期的古寨,钻过他家在古寨夯土城墙挖的废弃窑洞,就发现原来山顶是方圆几公里的古寨子,现在古寨的城墙遗址还清晰可见,峭壁上的窑洞是紧急避难拒敌之所,后来登高远眺,发现围绕着湖水还有多处大大小小的古寨,让我们钦佩先民择水而居的英明,同时也感慨远古时期群雄争霸战事不断的艰难,他们的周边环境如何呢?为什么要修长城筑壁垒,外敌到底在哪里?带着对此问题的思考,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的手机屏幕上,同在靖边县城距此几十公里外就是匈奴东方文明的最后王朝都城遗址-统万城,于是立刻启程前往,一探究竟。 统万城现属陕西管辖,但从地图上看,是孤立凸入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是1600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都,因采用“蒸土筑城”(具体工艺不详,含熟石灰多被验证了)故陕北的老乡称为“白城子”,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则村,距离靖边县城东北约50多公里。 当时的匈奴单于赫连勃勃驱役十万各族人民,筑城寓“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称为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城垣外侧建马面(类似角楼),外郭城南北垣已无从考证,景区的介绍也语焉不详,东西垣相距5公里,我们是开车沿着东西城遗址转了一圈。这座城历时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宽11.16米。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法检验其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城坚硬可以磨刀斧,央视纪录片称其雄美程度远胜当时的长安等其它都城。 东晋十六国后期,在北方建立割据政权的有北魏、夏、西秦、北凉、北燕等,其中北魏占据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南部、河南北部等地,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统万城四个城门命名也凸显赫连勃勃的野心,按照敌对国方位,分别为招魏门、朝宋门、服凉门和平朔门。但最终历史和赫连勃勃开了个玩笑,他在经历太子之乱后病逝,其不争气的儿皇帝被北魏诱敌出城而灭。 都城历经数朝,一直是水草丰美,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优美之地,明朝大修长城而将其居之城外而废弃。我们去的时间,遗址周边一片荒芜,其主要河流奢延河(无定河)水干涸,再次研究以后发现,上游5公里处就是“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旅游区了,我们于是又逆流而上,进入内蒙到了巴图湾水库大坝,水库有230平方公里之大,很难想象在两大高原之间毛乌素沙漠中有如此大的水源,而五公里之外的下游水断流,同样的场景不禁想起曾经去过的另一处遗址,黑水城-西夏王朝的陪都和周边的枯死的额济纳胡杨林也是由于上游(甘肃酒泉)用水无度加上水库拦截及航天城用水,70%的胡杨林已枯死,真要是能穿越时空回到远古场景,那景色真是能让现代人和政府汗颜!或许应该为保护古文明而重新考虑调整行政区划。 至此,一路下来,西域这一带在十六国时期的轮廓清晰了一些,很多去过和准备去的地方能够用历史串联起来了,景物的内容也相应丰富了,同时也有了更多要了解和亲身体验游历的兴趣,比如就在统万城周边的只留下王陵的西夏党项人和尽在咫尺的萨拉乌苏河套人,党项人创建的西夏文化由于20世纪初俄罗斯军人掠夺式探险及盗掘黑水城遗址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现藏于圣彼得堡博物馆的《蕃汉合时掌中珠》双语字典更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北京居庸关长城过街塔云台石刻多年不解的六种文字之一就是西夏文,于是感觉遥远的西夏立刻拉近了与内地的距离,先人可能不仅仅只是吃过他们的盐,或许还有更多的联系,仔细想来,萨拉乌苏河套人又是什么民族呢?去过很多次鄂尔多斯也没彻底搞清楚,这更加强了我到本源之地探寻的愿望,居庸关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我也就大体知道四种,其余两种百度了一下也没记住,因为没有感性认识,至少没有游历过印象深刻,人类文明浩瀚无垠,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开启探寻之旅,一路会更精彩! 2000年前的古寨 萨拉乌苏水库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