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比机会便宜。
—— Steve Silberman
摄影术自1839年发明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光乳剂只能涂抹于笨重的玻璃或金属等材料之上,那个时代摄影绝对是个力气活,不仅相机巨大,连底片携带也相当不便。
直到1886年,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不但创造了柯达,还研制出了伊士曼胶卷,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金属板做照相底片的历史,自此,摄影术因为便携性的大大提高,迅速普及,各式规格的胶卷也纷纷推出,往下看,很多胶卷你一定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过。
126型胶卷
126型胶卷是靠中间联槽连接的两个封闭暗盒组成的。首发于1963年,片宽35mm,拍摄画幅为28mm*28mm,每张画幅的侧下方有一个齿孔。
拍摄过程中,胶卷会慢慢从一个暗盒进入另一个暗盒,整卷拍完后,打开相机后盖,取出胶卷,装入另一个新的胶卷,又可以再次拍照,所以极为方便,故称“快速装片系统”。
110型胶卷
外形和结构与126胶卷相同,首发于1972年,也是快速装片系统。片宽16mm,画幅为13mm*17mm,有20张和12张两种,且只有彩负胶卷供应。因底小相机小,很适合偷拍,很多间谍相机纷纷推出。
谈起110型胶卷,不得不谈110格式相机,使用110型胶卷的相机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宾得Auto110。
Auto110是宾得唯一一台使用110型胶卷的相机,大小等同于一个胶卷盒的大小,有人说它是宾得Q的原型机,两台相机确实有相似之处。Auto110有六支镜头,最大光圈可达到f/2.8,焦距已经覆盖常用焦段,算是比较完整的相机系统。
127型胶卷
首发于1912年,首次应用于Vest Pocket Kodak相机,片宽45.6-46mm,片长610mm,有背纸,类似120型胶卷。可拍摄画幅为42mm*42mm的照片12张, 画幅为42mm*63mm的照片8张, 画幅为42mm*32mm的照片16张。
122型胶卷
又叫3A胶卷,早期应用于柯达胶卷,画幅为3¼×5½英寸,比120型胶卷宽1英寸。此胶卷国内十分罕见。
Disc型胶卷
又称盘状胶卷。首发于1981年,最初应用于Kodak Disc Camera,最初的设想是为了缩小相机的体积,但由于使用中和后期冲印的困难,最终只能舍弃。
Bolta型胶卷
一款带背纸的35mm胶卷。
616型号胶卷
1984年停产,供老盒子相机使用。
16mm胶卷
适用于Edixa 16mm微型相机。
220型胶卷
是120型胶卷的double版,超过1.7米的120胶卷可以想象吗?可拍摄画幅58mm*58mm的照片24张,和120胶卷的差别就是头尾有背纸,中间是没有背纸只有胶片,视窗相机慎用,目前还能少量淘到,一般只有彩负胶卷供应。
130型胶卷
轴长为79.55mm,比120型胶卷大。1961年停产。
828型胶卷
画幅和135型胶卷相同,片轴和120型胶卷一样,有背纸,无片孔。
APS型胶卷
首发于1996年,片宽20mm,可拍摄画幅为15mm*24mm的照片25张。APS胶卷片幅缩小,体积小、重量轻。胶卷没有露在外面的片头,装胶卷只要如同装电池一般,将其装进相机的匣内(称为Drop-in loading),就不会有装片失误的情况发生。精巧的暗盒设计,可以记录拍摄情况:未拍、拍摄完毕或者已经冲洗,还可以只需选定需要处理的相片,就可使用一个特殊的扫描设备把它扫描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在每张底片上记录不同的信息,比如一些文字图案,也可中途随意倒片,再装入相机中后可自动恢复到上次拍摄的张数等等。
富士、柯达、佳能、美能达和尼康五大公司出资几百亿联合开发的APS胶片,从相机、胶片、冲印整个系统来看,可谓给予厚望,可惜这么优秀的胶卷由于“生不逢时”,赶上了数码相机大行其道,故而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但目前市面上仍然可以购买到少量APS胶卷。
120型胶卷
首发于1901年,一直沿用至今的经典规格,最早应用于柯达公司生产的Kodak Brownie相机。胶卷宽60mm,有背纸,可拍摄画幅58mm*58mm的照片12张,也可加画框,拍摄画幅45mm*59mm和40mm*40mm的照片。宽幅相机可拍摄画幅60mm*90mm甚至更宽画幅的照片。
135型胶卷
135胶片想必大家是最熟悉的,首发于1935年,最早应用于Leica相机。胶卷片宽35mm,标准长度为1650mm。一卷可拍摄画幅24mm*36mm的照片36张、24张、20张、12张不等。
问:胶卷型号如此之多,为什么135型胶卷会成为标准,而不是其他尺寸成为标准?
135型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Oscar Barnack设计的徕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盒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这批暗盒到现在还可以见到。到了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暗盒,并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因为柯达公司在20世纪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推动,所以135型胶卷逐步成为了主流标准,其他型号胶卷也渐渐销声匿迹。
35mm电影胶卷两边有齿孔,用于过片,但相机与电影机的过片方向不同。除掉两边的齿孔宽度,再结合当时选用的3:2的长宽比例,35mm胶片横向有效感光面积定为36mm*24mm,所以24mm的高度是35mm电影胶卷去掉两边齿孔的距离,36mm是根据3:2的长宽比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