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陕西,我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的爷爷、父亲在这里出生,在这里耕种,又在这里老去。我家葡萄地不远处的一个个土堆,就是我爷爷、奶奶、二爷、二婆的 长眠之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劳一生,最后在这里落叶归根。 正是那场送爷爷去荒野的葬礼,让我走过了青春期最漫长的一段路,也正 是那条路让我明白了土地、村庄、亲情于我们的意义。    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纪实摄影师,当我再一次将镜头对准故乡土地上的葬礼时,一切开始悄然发生着改变。村里的青年人大多踏上外出打工的道路,农村土葬改革的触角,已经从城市慢慢向更偏远的乡村延伸。我意识到,也许十年、二十年后,这些我小时候见到过无数次的场景,我们的下一代人只能在照片里看到,或者从老人的口中听说,于是我开始了系统地拍摄和记录。    头戴疙瘩帽、披麻戴孝、高亢的唢呐、深沉的洋号,这些元素构成了关中农村葬礼的景观。一个家族中老人过世后,葬礼就是对老人一生褒奖的最高仪式。这些隆重的礼仪一方面是为了缅怀逝者,更重要的是教育子孙后代行孝。 “父母在,子女的肩头掮着土盆、压着担子,就是‘孝’字,也就是说儿女们在做孝子;父母亲不在了,再也不能尽孝了,孝子没有了父母,‘孝’字 就没有了土盆,所以摔掉土盆,从此以后就成了不孝子!” 在近十年的拍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关中地区不同地方葬礼的仪式繁简不一,受周礼文化熏陶的宝鸡部分地区相比较西安、咸阳等地,礼仪更加隆重, 但不论繁简,其中对子孙的教育,孝悌文化的传承却是不变的基调。 而如今,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之快餐文化的盛行、国家政策的引导,古老的土葬习俗处在一个巨变期。村里的土葬正在变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弱妇孺里,甚至都很难找出“抬灵”的 人。 也许,这古老隆重的民俗被简化乃至消失,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 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淳朴的民俗,更是在乡野流传千年的朴素的人伦秩序哲 学,以及代代相传的孝悌文化。 赵钊文/图 2012年7月,宝鸡,落土为安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各地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火葬取代土葬、简化葬礼仪式成为历史的必然。

2012年7月,宝鸡,落土为安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各地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火葬取代土葬、简化葬礼仪式成为历史的必然。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在村里老人过世后,八抬大轿抬着出村。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在村里老人过世后,八抬大轿抬着出村。

2017年9月,陕西咸阳,悲伤的妇人被村民搀扶着走在送葬的路上。

2017年9月,陕西咸阳,悲伤的妇人被村民搀扶着走在送葬的路上。

2012年7月,陕西宝鸡,一位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儿子进到墓道中,将里面清扫干净,寓意给百年后的老人一个干净的长眠之地。<br />

2012年7月,陕西宝鸡,一位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儿子进到墓道中,将里面清扫干净,寓意给百年后的老人一个干净的长眠之地。

2012年7月,陕西宝鸡,一辆家用三轮车和纸糊的汽车停在菜园旁。

2012年7月,陕西宝鸡,一辆家用三轮车和纸糊的汽车停在菜园旁。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凤尾的八抬大轿停在街道边上。<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凤尾的八抬大轿停在街道边上。

2018年1月,陕西宝鸡,头戴疙瘩帽、披麻戴孝、高亢的唢呐,这些元素构成了关中农村葬礼的景观。<br />

2018年1月,陕西宝鸡,头戴疙瘩帽、披麻戴孝、高亢的唢呐,这些元素构成了关中农村葬礼的景观。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在过事的主家客厅里贴着村民帮忙的执事单。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在过事的主家客厅里贴着村民帮忙的执事单。

2018年1月,陕西宝鸡,陕西人爱听秦腔,老人去世后,子女一般会给老人点戏。有的大户人家在老人过世后,会请剧团来唱三天大戏,说是给过世的老人点,其实也是点给乡亲们,感谢乡亲们在老人活着时的照应。<br />

2018年1月,陕西宝鸡,陕西人爱听秦腔,老人去世后,子女一般会给老人点戏。有的大户人家在老人过世后,会请剧团来唱三天大戏,说是给过世的老人点,其实也是点给乡亲们,感谢乡亲们在老人活着时的照应。

2013年4月,陕西宝鸡, 热气腾腾是人间的烟火,老人过世往往是喜丧。<br />

2013年4月,陕西宝鸡, 热气腾腾是人间的烟火,老人过世往往是喜丧。

2013年4月,陕西宝鸡,过白事的妇女们。

2013年4月,陕西宝鸡,过白事的妇女们。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儿孙们在厨房请“献饭”之前要先点上三根香以示敬意。<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儿孙们在厨房请“献饭”之前要先点上三根香以示敬意。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孝子在灵前将献饭举过头顶给过世老人送到桌上。<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孝子在灵前将献饭举过头顶给过世老人送到桌上。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夜里“迎纸活”的青年。	<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夜里“迎纸活”的青年。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过世老人的女儿拉来纸糊的狮子。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过世老人的女儿拉来纸糊的狮子。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人们打着手机灯查看花馍。<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人们打着手机灯查看花馍。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迎纸活”的青年和来祭奠的亲友讨价还价,这表示老人的丧事是喜丧,有耍亲戚的意味。<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迎纸活”的青年和来祭奠的亲友讨价还价,这表示老人的丧事是喜丧,有耍亲戚的意味。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夜幕下的乐人。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夜幕下的乐人。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迎纸活”的队伍走到村口,烟花点燃。<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迎纸活”的队伍走到村口,烟花点燃。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以前这些献饭全靠青年小伙抬着进村,如今机械化运输更方便。<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以前这些献饭全靠青年小伙抬着进村,如今机械化运输更方便。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位头顶白纱的女孩。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位头顶白纱的女孩。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孙子辈头上都戴着疙瘩帽,一位兄长替在远方不能回来的弟弟背着帽子行孝。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孙子辈头上都戴着疙瘩帽,一位兄长替在远方不能回来的弟弟背着帽子行孝。

2018年1月,陕西宝鸡,老人棺木上刻的图案,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村里许多老人在生前就已经置办好了棺木,他们看待自己棺木的态度也坦然从容,就好像等待入住的新家一样。而许多子女也愿意在老人身体硬朗时为老人选棺木,据说这样老人可以长寿。

2018年1月,陕西宝鸡,老人棺木上刻的图案,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村里许多老人在生前就已经置办好了棺木,他们看待自己棺木的态度也坦然从容,就好像等待入住的新家一样。而许多子女也愿意在老人身体硬朗时为老人选棺木,据说这样老人可以长寿。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老人最后一次离开家门前,村里的男性都会在清晨过来送一程。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老人最后一次离开家门前,村里的男性都会在清晨过来送一程。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天还没亮,去世的老人从家中离开前,总管会高喊“起灵”,随后孝子在门前摔碎土盆起身。“父母在,子女的肩头掮着土盆,就是‘孝’字;父母亲不在了,再也不能尽孝了,‘孝’字就没有了土。所以摔掉土盆,从此以后就成了不孝子!”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天还没亮,去世的老人从家中离开前,总管会高喊“起灵”,随后孝子在门前摔碎土盆起身。“父母在,子女的肩头掮着土盆,就是‘孝’字;父母亲不在了,再也不能尽孝了,‘孝’字就没有了土。所以摔掉土盆,从此以后就成了不孝子!”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乐人在客厅吹起悲怆的唢呐,老人离开家门。<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乐人在客厅吹起悲怆的唢呐,老人离开家门。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过世的老人离开村子时,路过的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拢起一堆火相送。<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过世的老人离开村子时,路过的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拢起一堆火相送。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寂静的清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抬着八抬大轿,走出村子,走向田野。“葬礼是对老人一生褒奖的最高仪式。”在村民眼里,一定要用八抬大轿送老人出村,抬轿的人越多,礼仪越隆重,也象征着老人身份越尊贵。<br />

2017年9月,陕西咸阳,寂静的清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抬着八抬大轿,走出村子,走向田野。“葬礼是对老人一生褒奖的最高仪式。”在村民眼里,一定要用八抬大轿送老人出村,抬轿的人越多,礼仪越隆重,也象征着老人身份越尊贵。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朵烟花划破即将破晓的黎明。<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朵烟花划破即将破晓的黎明。

2019年2月,陕西咸阳,送别的队伍匆匆忙忙。<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送别的队伍匆匆忙忙。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人们静静的看着烟花燃烧尽。<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人们静静的看着烟花燃烧尽。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孝子们牵着麻绳绕过土堆,就是老人最终的百年之地。

2019年2月,陕西咸阳,孝子们牵着麻绳绕过土堆,就是老人最终的百年之地。

2017年9月,陕西咸阳,下葬的时候,需要全村的男人一起抬棺。村民们有句口头禅“白事家家门口过”,意思是谁家也免不了会有老人过世那一天,村里也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村民“报丧”,每家每户都要回来一个人抬灵送葬。<br />

2017年9月,陕西咸阳,下葬的时候,需要全村的男人一起抬棺。村民们有句口头禅“白事家家门口过”,意思是谁家也免不了会有老人过世那一天,村里也有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村民“报丧”,每家每户都要回来一个人抬灵送葬。

 2012年7月,陕西宝鸡,棺材送进墓道内,打墓的匠人背靠棺材,用脚蹬墓道将棺木送入墓室。关中农村经济条件略好点的人家,墓葬结构都是砖垬墓。这种墓葬无法用大型机械在地下作业,只能靠打墓的匠人在狭小空间内挥动小锄头,再将土一小袋一小袋装运出去。

2012年7月,陕西宝鸡,棺材送进墓道内,打墓的匠人背靠棺材,用脚蹬墓道将棺木送入墓室。关中农村经济条件略好点的人家,墓葬结构都是砖垬墓。这种墓葬无法用大型机械在地下作业,只能靠打墓的匠人在狭小空间内挥动小锄头,再将土一小袋一小袋装运出去。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虽然近些年机械化设备在白事的很多场合都有应用,但棺材进入墓道这最后一道程序,仍需要靠人力完成。<br />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虽然近些年机械化设备在白事的很多场合都有应用,但棺材进入墓道这最后一道程序,仍需要靠人力完成。

2018年1月,陕西宝鸡,如今,做打墓的匠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大都离开了,能找到的匠人年龄都比较大。打墓的工作非常辛苦,因为老人去世后,遗体在家中最多停留一周,短的只有一两天,这就要求匠人得尽快完工。所以一连好几天,匠人吃喝都不离开墓穴。<br />

2018年1月,陕西宝鸡,如今,做打墓的匠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大都离开了,能找到的匠人年龄都比较大。打墓的工作非常辛苦,因为老人去世后,遗体在家中最多停留一周,短的只有一两天,这就要求匠人得尽快完工。所以一连好几天,匠人吃喝都不离开墓穴。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个青年在野地里点燃鞭炮,一座新的坟茔即将升起。<br />

2019年2月,陕西咸阳,一个青年在野地里点燃鞭炮,一座新的坟茔即将升起。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大多是老弱妇孺,抬灵送葬渐渐地以中老年人为主。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大多是老弱妇孺,抬灵送葬渐渐地以中老年人为主。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葬礼上演奏的乐人。

2017年9月,陕西咸阳,葬礼上演奏的乐人。

2018年1月,陕西宝鸡,棺材下葬后,村民们一起回填,天还没亮,一座坟头已经填起。吹唢呐的乐人在在燃烧的花圈旁,吹奏起苍凉的曲子。

2018年1月,陕西宝鸡,棺材下葬后,村民们一起回填,天还没亮,一座坟头已经填起。吹唢呐的乐人在在燃烧的花圈旁,吹奏起苍凉的曲子。

2015年7月,陕西宝鸡,按照村里的传统,老人去世后子孙需要守孝三年。三周年时,还需举办仪式——立碑。立碑仪式往往很隆重,这个仪式象征着老人过世后子孙们的财力、运势。只有立了碑,儿孙守孝才算结束,可以“脱服撂孝”不用再穿白衣服了。<br />

2015年7月,陕西宝鸡,按照村里的传统,老人去世后子孙需要守孝三年。三周年时,还需举办仪式——立碑。立碑仪式往往很隆重,这个仪式象征着老人过世后子孙们的财力、运势。只有立了碑,儿孙守孝才算结束,可以“脱服撂孝”不用再穿白衣服了。

2019年2月,陕西咸阳,清晨葬礼刚刚结束一架飞机划破天空。

2019年2月,陕西咸阳,清晨葬礼刚刚结束一架飞机划破天空。

 2018年1月,陕西宝鸡,雪地中,一座坟墓默默静立着。也许,在商业社会的大环境下,土葬这一古老的民俗被简化乃至消失,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但其背后朴素的人伦秩序哲学,以及代代相传的孝悌文化也将慢慢随之瓦解。<br />

2018年1月,陕西宝鸡,雪地中,一座坟墓默默静立着。也许,在商业社会的大环境下,土葬这一古老的民俗被简化乃至消失,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但其背后朴素的人伦秩序哲学,以及代代相传的孝悌文化也将慢慢随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