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北宋熙宁(1068~1093)前后建造的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 其旁有明洪武二年(1369)的大砖刻,是一件国内不可多得的最大的砖刻艺术。 在方塔公园内还有一座宋桥与之相呼应 名望仙桥。 其附近还有唐大中经幢。 在塔的东北面,移建了一座大殿,用以陪衬方塔。这殿是从市内河南路桥天妃宫移建过来的,既保存了古建,又增加了公园内容,一举两得,确是好办法。这殿是清末苏州香山匠师贾均庆师傅二十四岁时所主持建造完成的。 松江方塔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 1974一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 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 该塔的形态结构因袭唐代砖塔的建筑风格,塔的平面呈正方形,通高42.5米,共9层,底层每边宽6米。 塔身各面均有砖砌圆形壁柱,柱上装有木制斗拱来承托木构的瓦屋檐。 塔外壁四面均开有门壶形的门洞,门上有目梁,门内通道上施叠涩澡井,内室用券门,设有木梯,可层层登高。 塔上的木构件多为宋代原物,第七、八、九层则是清代改砌的,形制与下面几层不同。 在塔基下还发现有地宫一座,安放有石匣1个,银盒石匣2个,匣内藏有宋代钱币42枚、铜菩萨坐像和卧像各1尊。 此外,方塔前还有明代建造的砖雕照壁一座。 方塔是江南地区造型最美的古塔之一,仰观塔身外形,古朴秀美,高耸入云。顶部由复盆、相轮、宝瓶等组成高达8米的塔刹。 有4条铁索从尖顶分别系向9层的四角塔檐,名“浪风索”。 塔檐翘角处系有铜铃,名曰“惊鸟”,上下计有36只。风吹铜铃,叮当声,悦耳动听,响彻方圆数里。 登高九层外廊,凭栏俯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当然现在不给上了。 A7r2、老蛙12 移轴、 EF70-200 is Ⅱ 、FE2470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