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33409.jpg


作者简介

韩松

知乎、微博 @原画册韩松

公众号:原画册

手机摄影师、旅行者

尤其擅长街头人文类题材作品

“原画册”摄影工作室的创立者及首席摄影师

作品曾获得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

MPA,MIRA手机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5Arcaid images最重要佳建筑摄影奖

-摄 韩松-

-文/编辑 KKM-

-策划 张薇-

除了建筑、街道和人,关于城市还可以拍些什么?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我们给出了简明扼要的答案:可以拍摄更抽象的东西。

意思是:我们并不将城市分解成建筑、街道和人,而是将其看成一些更抽象的要素组合,可以是某种构成关系,可以是某种颜色,可以是某种感知,可以是某种情绪等等。

摄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用图像语言表达了这些时刻萦绕在城市中,又不具体为“一件东西”的要素。

不具体为一件东西,是个什么东西?

经过三年,原画册工作室有意无意地通过图片编辑归置了城市摄影这个议题下的一些手机摄影小项目,我将这些项目称为手机摄影的命题作文,在这里分享给各位朋友。

“构成状态”的可能性

某种状态实际上指向的是某种抽象的形式,在城市中可以有无数的构成方式,可大可小、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以不同的方式构成某种状态,最终以惊人类似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半一半·

最简单的构成,二元对立的形式——一半一半,阴阳也好、对比也罢,光线、影子、海岸、天际线共同指向这种形式。

28633410.jpg

韩松/摄 by iPhone、华为P10、一加5等。一半一半

28633411.jpg

韩松/摄 by iPhone

·色块碰撞试验·

强烈的“色块碰撞实验”,有建筑本身的色彩,光线和人影,灯和背景,天空和阴影灯各种形式。

它们都共同指向了某种典型构成形式,只是材料不尽相同,这些材料组合形成了深度挖掘了城市和人、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各种形式关系

28633412.jpg

韩松/摄 by iPhone。色块(一)

其中一张:

28633414.jpg

韩松/摄 by iPhone。色块

28633418.jpg

韩松/摄 by iPhone。色块(二)

其中两张:

28633419.jpg

韩松/摄 by iPhone。色块

28633420.jpg

韩松/摄 by iPhone。色块

某类要素的“各种状态”

与上面的逻辑相反,有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类要素,拍摄他们存在于城市空间的各种状态。

·光的投射·

记录的是光透射在各种物体上的状态,有卧室的白墙壁、有叶子、有阶梯教室等等。

28633421.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北京。

其中两张:

28633422.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北京

28633423.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北京

另一些来自日本:

28633424.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日本

28633425.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日本

28633426.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日本

28633427.jpg

韩松/摄 by iPhone 。光之摇曳——日本

·天空·

来自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天空,由于天气、风向、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且许多形态透露着与地面的关系:公园的树枝、工厂的浓烟、山峦的影子。

28633428.jpg

韩松/摄 by iPhone、华为P10、一加5等。天空

28633429.jpg

韩松/摄 by iPhone。天空。成都。

28633430.jpg

韩松/摄 by iPhone。天空。

·孤独的动物·

楼道里的猫、天井上的鸟、路灯上停留的海鸥、飞过美术馆的乌鸦、沙滩上的狗……城市中的动物显得形单影只。

28633431.jpg

韩松/摄 by iPhone。动物们。

28633432.jpg

韩松/摄 by iPhone。动物们。

28633433.jpg

韩松/摄 by iPhone。动物们。

·红色·

城市的红色意象,有广告灯箱、霓虹灯、信号灯。

28633436.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28633440.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28633441.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进而,跳脱出灯的限制,“红色”这一形式要素可以扩展到人物、衣着、静物等各个部分。

28633442.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28633443.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28633444.jpg

韩松/摄 by iPhone。红色

·只有一个·

也可以通过“只有一个”来记录城市与街道上孤独的剪影——这其中有人、有雕塑、有狗。

28633445.jpg

韩松/摄 by iPhone。只有一个。

类似的拍摄还有《三个、两个、一个》

城市生活中的“情绪感知”

上述两种情况依属于比较关注形式的摄影,近来自己也在尝试通过手机拍摄和图片编辑来行程一些微型项目,传达某种“情绪”,下面是一些例子。

·睡吧睡吧·

这组照片命名为“睡吧睡吧”,看似记录的是人们在城市各处打瞌睡的场景,实则蕴含着一种恬静的情绪(与下一组比较便可知)。

20180517111640_UMt8W.thumb.600_0.jpeg

韩松/摄 by iPhone。睡吧睡吧。

·红色·

这组城市瞌睡人群纪实,则散发出一种焦虑和疲惫之感,与上一组对比很容易能感受到其中的焦灼情绪

特别是在图片编辑的时候,用了三张失焦的图像作为穿插,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地铁睡梦中的幻象。

28633446.jpg

韩松/摄 by iPhone。梦境。

28633447.jpg

韩松/摄 by iPhone。梦境。

28633448.jpg

韩松/摄 by iPhone。梦境。

·孤独感·

这是近期做的一个尝试,为了表达“孤独感”,每一张照片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冷漠或无助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模特、一个玩偶、一群人中某一位的表情。

28633449.jpg

韩松/摄 by iPhone。孤独感。

28633450.jpg

韩松/摄 by iPhone。孤独感。

28633451.jpg

韩松/摄 by iPhone。孤独感。

·春日北京·

被朋友称为“看起来很当代”一组照片——《春日北京》,其实是某一天的街头快拍摄影集合,那天北京雾霾很重,街头人很少。

作为摄影师感知到的是时而萧索、时而浪漫,有时候又乱入冲突元素的多元结合。

这是当下中国典型的城市视觉意象冲突

28633452.jpg

韩松/摄 by iPhone。春日北京。

28633453.jpg

韩松/摄 by iPhone。春日北京。

28633454.jpg

韩松/摄 by iPhone。春日北京。

相比吕楠、Paul Graham、Jeff Wall、张克纯、严明等人的摄影项目,上面手机的微型项目实在还是太浅,并且还保留着很浓厚的形式取向特征

上面的小项目,目的还是以手机作为拍摄媒介以快拍为创作方法,来探讨除了建筑、街道、人这些“物理对象”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以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画册(微信ID:oalbum)

- End -

▼ 

摄影类的干货和小助手,

你随时都可以带走。            

Airphoto

定义新视觉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IRPHOTO(微信ID:shengdai901) 

想加入Airphoto摄影交流群?

那就快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吧: airphoto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