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会带来什么变化呢?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初长成的少年;从山野清秀的村落,到车水马龙的都市。时隔21年,《菊次郎的夏天》终于有机会在国内影院上映,这部充满了北武野导演冷幽默的治愈电影中,很多画面都值得重新以摄影的视角去挖掘。今天Air君带大家来看看1999年戛纳提名最佳电影,以及最佳配乐的影片,如何以镜头的方式传递温暖~
海报的以对称的三分式构图将主角二人分布在两侧,大量的荷叶填满画面,让人轻易联想到夏日蝉鸣,绿意盎然的景象。标题使用了稚嫩的手写体设计,恰如其分的呼应了温暖的故事剧情,以及饱含的童心。
反观如今很多合照,不难发现做相同的动作是象征友好关系的最佳体现。
在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出现,最利于同步的,莫过于同样的服装。
同元素的道具,也能让合照看起来更温情,与好友合照时,不妨多多观察身边的可用之物。
小孩子眼中的世界,总是奇妙又充满想象力,北武野导演眼中的奇妙视角,值得摄影创作中尝试。比如在伪装蜻蜓眼中的世界时,将车辆排列整齐如同哈哈镜一般,让人在镜头中共情到自己同年的奇思妙想。
框式构图,能将视觉中心聚焦于想表达的位置,以远近和虚实传递情绪。《菊次郎的夏天》中用到的框式构图法,在当下的摄影表达中,仍然十分适合。利用远近关系将人物比例关系置换,传达了小朋友内心想要成长的感受,构图的聚焦方式也让画面灵动,不呆板。
影片中将画框置于车轮,框式构图用哈哈镜一般的方式呈现,诙谐却不失严谨。
墨镜的框是我们生活中也可尝试的素材之一,以镜片为框折射出的世界,会有别样风采。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有趣的事,而文字细节,是否成为过我们忽视的点?北武野导演在影片中放置了一些文字细节,值得成为带着相机扫街时我们可关注的点。
除了上面的禁止进入,还有下面文字中的“1颗200日元,2颗500日元”。
作为摄影爱好者,走过大街小巷是常有的事,虽然影片中是刻意营造,但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我们也许能拍出布勒松一般戏剧性的画面。
《菊次郎的夏天》中也有如今拍照常用的动作。北武野镜头中的自己依然硬核,让虚化的前景搭配微微侧身扶着玉米秆的他,这个姿势任何季节任何场合都适用。使用低视角镜头,让人物奔跑。
水中探头的搞怪合照。
海边的大远景。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是镜头下的他们,而生活中的更多,需要去探寻与记录。21年前的电影,没有当下惊艳的调色方式与成像画质,仅仅以它温暖的剧情来打动人心,却也回味无穷。北武野导演曾说,《菊次郎的夏天》带有自传色彩,影片中获得的经历与成长,或许也是导演本身的情感。这也是影像再现化能力中最好的诠释,影片里看似是小朋友正男的经历,其实也是一次菊次郎自我蜕变与成长,他们的童趣与善良也感染了无数观众。
Air君觉得,能进入重映的电影,大多都是质量较高的影像,这同时也印证了其记录性所带来的便利,我们都能看到好作品的重现。而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不断保持记录,给自己的生活留下可观摩的画面,见证自己的成长,从而给未来的自己一份最好的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