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拜访@闻安 是在他的宿舍,那时他刚参加完“与玛格南大师街拍”工作坊回来。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和他聊了什么,但我深深地记着,在充满游戏噪音的宿舍里,他那堆的摇摇欲坠的摄影书显得特别突兀,就好像他的街拍作品,萧肃清冷,在校园众多色彩缤纷的照片里,显得与众不同。
再次看到闻安是在“街拍中国”的视频里,他受邀参加了“街拍中国”广州工作坊。趁着十一假期去天津游玩的机会,他接受了我的采访。
『 闻安是一个非典型的理工男,而在典型的摄影进阶路上,他和千万名普通摄影爱好者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
Z(张炜):和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你也是从校园开始你的摄影之路的吗?
W(闻安):嗯,上大学开始喜欢上摄影。
大学开学前拥有了第一部相机,开始的时候,主要拍风光拍人像,后来发现拍风光扛着三脚架走来走去很累,并不适合我。人像也拍得不好(有一次妹子不满意我拍的,直接把我拉黑了),同样不适合我。那时候喜欢到处旅游,带着相机边走边拍,拍的时候也在想自己到底喜欢拍什么。我觉得自己对走的兴趣比对拍照的兴趣大很多,只是顺便拍一拍照,到后来拍照才变得更多了一点。
大三第一学期末,我买了理光GR,那年暑假幸运地入选了米拍夏令营,在夏令营里接触到了张晓、张克纯等老师们的作品以后,才发现自己以前拍的太简单了,没有意义,画面之外应该还要有更深层的东西。那之后,我开始在照片里面加入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元素,努力锻炼自己的观察力。
再之后,盲目的扫街对我来说已经到头了,总觉得光影的组合像是一种投机取巧,在固定的画面里抓取瞬间没有太大意义,更多的还是需要表达和思考。
现在我毕业了,想拍一些观念性的照片,但可能是太年轻了,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又不想单纯地从形式上来模仿别人,所以目前只好先多看一些书,多体验下生活。
『 问到拍照是为了什么,闻安回答说:我拍照就是图个爽,就和同学们玩游戏能感受到乐趣一样。』
Z:除了摄影,还有别的爱好吗?
W:爱吃,哈哈。
这一点太重要了,有时候为了找一碗藏在巷子里的牛肉拌粉,会跑遍半个南昌城。那种千辛万苦得来的感觉很棒,就好像拍照一样,跋山涉水得来的照片即使艺术价值很小,但是辛苦换来的,仍然值得。
Z:你拍的那些街道感觉要花时间才能去到,你是怎样平衡摄影与学习、生活的时间呢?
W:不上课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在打游戏,我不喜欢打游戏,所以感到无聊了就出来转转。其实吧,我拍照就是图个爽,就和他们玩游戏能感受到乐趣一样。
Z:一天之中,你喜欢什么时段出门拍照?
W:早上起不来,所以一般是下午和晚上。
下午出门的时候,人们都在在上班,街道上人很少。伴随着天色转变,人们匆匆下班回家,冷清的街道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冒着炊烟,到了夜晚,街道又回归宁静。不同的时间,人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间,去拍同样的场景,你会发现不同的光线、不同的人和事。
『 这是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这也是个“人们害怕被曝光”的时代。闻安疑惑,为什么在他支教的贵州和云南,当地人被拍后的反应是羞涩而不是害怕和愤怒。』
Z:在拍这些照片的时候被制止过吗?被制止了,你是如何反应的?
W: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去街拍,但我总是被制止的那个人,是因为我长的比较凶吗?哈哈。
告诉大家一个技巧:你走进一个拍摄对象的时候,他会看着你,你要貌若无事地看看别的地方,他也就不看你了,此刻就是你拍的时候,要快。
Z:怎么看待他们不想被拍或者害怕被曝光的心态?
W: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怕的东西很多。很多人,特别是都市人,怕曝光在镜头之下,所以大部分人拒绝拍摄。我曾经去过贵州、云南支教,在赶集的日子,当地人见你拿了相机拍他,被发现了他会对你笑,然后会问“小伙子你在拍什么啊“,”是来旅游的吗,我有什么好拍的啊”,那种感觉是羞涩而不是害怕或者愤怒。
Z:你入选图虫网“街拍中国”工作坊的作品大都是在南昌拍的,是因为它是你念书、生活的城市,特别熟悉吗?
W:南昌老城区如同纽约的布鲁克林,荒诞而神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南昌拍的照片要比在其他城市拍的好,很大一个原因是走得多、有默契,一年365天走过一个地方,你都会料到在那里的某个拐角会发生什么。此外,在南昌街道穿梭的时候,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这座城市的喜怒哀乐。街头虽然是客观的,但因为有了人,在四季变幻之下它也就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Z:为什么在你的作品里看不到你的故乡——天津?
W:一个人来自哪里,不一定就会认同那里,相反,有时为了确立自身的认同,他会格外排斥那里。
在天津,我感受到的都是都市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它们在我眼里非常平淡,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捕捉,也没有拍照的欲望。但是当我走进南昌老城区的时候,非常新鲜,像是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时候看到巷子里小卖部老板在忙生意,他们的小孩则坐在藤椅上乖乖地看着动画片,那种生活状态是我没有体验过的,会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童年。
人有很多种生活状态,比如说吃早点,有的地方吃云吞,有的地方吃早茶。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各有各的好。我只能去感受,感受它们的不同。
『 闻安用各种设备拍照,但他不是个器材党。他觉得:每种器材都有自己的使用方式,换了器材就换一种拍摄方式,真正的东西是内容,是照片里面表达的观点。』
Z:仔细观看你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都处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空间状态里,瞬间感很强,但似乎又透着一股淡淡的疏离感。是刻意为之的吗?
W:拍的时候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后来选片的时候是有意识的,人与人都是隔开的,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处于一种莫名却平衡的关系之中。
Z:你的街拍作品,单反、卡片机、胶片机、手机都有用到,使用不同的器材是为了寻找自己的风格吗?
W:不是,只是作不同的尝试。这就跟你吃一个东西觉得挺好吃的,让我也试试,其实很多东西试过了以后才知道适不适合你。
用什么器材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拍摄方法。拿GR轻松地偷拍,拿单反可能要盲拍、抓拍、愣拍。每种器材都有自己的使用方式,换了器材就换一种拍摄方式,但是想传达的还是一样的,真正的东西是内容,是照片里面表达的观点。
但我也同意张海儿老师的意见,有更好的器材何乐而不为?单反对焦快、连拍高速、色彩丰富、画质好、后期空间大、输出余地多。好器材不会让坏照片变好,但会让一张好照片变成佳作。
Z:现在有些街拍或者偏新锐的摄影作品容易受到非议,你是怎么看待摄影圈这样的评论氛围?
W:好吃不如爱吃,照片也是,好看不如爱看。拍照的人好像做饭的人,看照片的人好像吃饭的人,有的人会吃不一定会做,有的人会看但不一定会拍。
『 关于未来的职业,闻安没有想好,但拍照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对他来说,摄影不是生命,它是他另外一个百分之百。』
Z:未来有没有主题项目的拍摄计划?
W:正在进行中,什么题材什么样子呢,哈哈,保密。
我准备丛浩瀚的照片中提取想要的东西,再把整理出的照片用文字串起来。
Z:你最近考研选择了和摄影相关的专业,以后是想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吗?
W:不一定,我很害怕摄影成为职业以后会失去对它的兴趣。偶偶拍拍照会感觉很有意思,但天天都拍就会烦,我很害怕那样的状态。
拍照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不当摄影师,这个真不好说。而且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的功夫到了,你自己就是摄影师了,这不需要别人来认定。
Z:这么有自信?能带着热情一直坚持拍下去?
W:张海儿老师说,既然喜欢黑白,倾家荡产也要买莱卡黑白相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投入如此大的热情去拍照,有的人拍照只占他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是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五十,有的人只是拿它当一个消遣的爱好。
对我来说,拍照不是生命,它应该是生活,它是我的另外一个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