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
大观楼公园,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第一长联全文: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 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 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km²,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西山坐落在滇池的西岸,又称碧鸡山,元代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云南四大名山"之冠。"滇阳六景"中被誉为"碧鸡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而在当代又是"昆明十六景"之"睡美人山,龙门飞峙"。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曲腿仰卧在滇池畔,象青丝垂海的睡美人。因此西山称为"卧佛山",又称为"睡美人山"。
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聂耳墓、玉兰园掩映茂林修竹深处,龙门石窟嵌缀千仞峭壁之上,千亩小石林攒列罗汉山飞云奇秀飞巅,气势磅礴的湖光山色,丰富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使西山独具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中外的游客。西山,昆明"金碧湖山"的象征,雄、险、奇、秀、美尽在西山!
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北 7公里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主殿铜铸拼合而成,俗称金殿。太和宫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并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建造铜殿一座。崇祯十年(1637)被移至宾川鸡足山,现已无存。现存鸣凤山的金殿,系清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所重建,比万历时所造体量较大,但形制雷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殿方形,高6.7米,边长6.2米,仿木构建筑,重檐歇山式。整座殿宇共用立柱 16 根,宝装莲花柱础,瓦、椽、梁、柱、墙、屏、门、楹、匾、联、神像全部为铜铸。铜殿基座、栏杆用砂石和大理石铺垫。殿旁坚旗杆,上升七星皂旗,也均为铜铸。殿周围筑砖城,有城楼、宫门等建筑。殿内供奉真武大帝神像。
到昆明住昆明滇池花园国际大酒店最美最舒适。吃昆明的过桥米线就到桥香园,还可以看云南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