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党中央、毛主席作出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决定攀枝花工业基地尽快上马,争时间、抢速度,尽快建成出铁。当年,数万名交通建设者先行进入攀枝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完成了市区主干线和冶金环线的建设;全线改造了108国道雅安至鱼鲊段;新建两座独立大桥,初步改变了交通闭塞状况。 攀钢主体工厂和基础设施的总图布置与设计,是我国冶金建设史上很少遇见的难题。弄弄坪厂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不到1公里,总面积仅2.5平方公里。它前临大江,左右后三面环山,自然地形坡度达10%~20%,最大达到50%,且有5条大冲沟和2条断裂带横截场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剥落、岩堆、古滑坡、昔格达土层交错重叠,如果照搬前苏联模式,在这里建设大型钢铁企业只能是一个“传说”。 来自冶金部、铁道部的800余名专业设计人员齐聚弄弄坪,他们深入现场,反复勘测,先后做了50多个总图布置方案。经过多次筛选、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个切合实际又经济合理的总图布置设计方案,这就是被世界誉为“象牙微雕”的设计。 为了建设攀枝花,打通成都、昆明交通主干道,1965年4月,由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设计,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铁道兵第四师、第五师30万军民联合施工的成昆铁路开始动工修建。成昆铁路全长1100公里,据统计,成昆铁路沿线牺牲建设者的坟墓有1000余座,平均建设一公里铁路就有一位建设者牺牲。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 1987年,作为二滩水电站前期准备项目的桐子林至方家沟公路开建,拉开了二滩水电站准备工作的序幕;1989年,装机330万千瓦、年发电量170亿度的二滩水电站开始前期施工;工程开工后,铁二局、水电七局、葛洲坝工程局等来自国内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到雅砻江参加电站建设;1998年5月1日,二滩水电站下闸蓄水;1998年8月18日,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00年底,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从大坝高度、地下厂房规模、导流洞长度等方面来看,二滩水电站是当时举世罕见的巨型工程,其多项技术指标居于世界前茅。 如今,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二十余万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荒山野岭,成为金沙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