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城南部南龛山,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筹划批建,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奉献碑,标牌碑,观景台,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共嵌碑2288块,刻红军英名8.5万名。 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位于碑林园内北侧,主碑呈四面体,高9.7米。寓意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碑系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建。“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的碑名,分别由李真将军、张志坚将军题写。纪念碑通高12.23米,寓意通、南、巴、平四县的12万人参加红军并建立了1省2道23个县(市)的苏维埃政权(巴中共有12万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万人牺牲)。第一圈直径12.3米,寓意红四方面军解放巴城时间是1933年1月23日。整个碑区的直径为27米,寓意为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 在碑林长廊曲弯处,有一座标志碑。碑高10米,顶端是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炬,下端由三棱六面的梭标头造型而成。五、六面是“红四方面军战斗历程路线图”(1927—1937),它包括从七里坪出发,到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从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到星星峡所走过的路程。 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位于碑林长廊西端,用红色花岗石雕塑了十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半身像,他们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曾传六。 紧挨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的,就是碑林长廊。碑林长廊是将帅碑林的主体工程,共三处。主要为红四方面军将士镌立个人纪念单碑。长廊以纪念像园为中心,向左右起伏蜿蜒,依山就势而建,全长 碑林长廊近800米,廊宽6米。金黄色琉璃瓦廊顶,转角处建八角亭。纪念碑镌刻红军将士的个人简历、头像,还有配偶及子孙的姓名或捐建者姓名。整个长廊,十分壮观。目前止,在长廊内已嵌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 碑林长廊外,还安放有“歼六”战斗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 将帅碑林内有2066名将士立单碑。他们分布在29个省、市、区。其中四川494人,北京338人等。中有:元帅1人,国家领导13人,大将3人,上将24人,中将71人,少将209人,省军职584人,地师职1063人;有女红军148人,夫妇红军108人,刻入英名纪念碑的8.3万人中有省军职948人,地师职2898人,27-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红军烈士7.7万,知名女红军1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