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代。李白和杜甫是繁荣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分别被后世誉为“诗仙”和“诗圣”。他们的诗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精神价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两位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祖籍湖北,生于河南,流寓四川9年,其中在成都寓居不到4年,但提到杜甫,人们总会想到杜甫寓居成都的草堂。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众多的诗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等,皆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千百年来,杜甫草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诗歌的圣地,文化的殿堂。 自晚唐及宋代以来的千百年间,杜甫草堂屡经修缮,每年人日(农历正月初七)祭祀已成惯例定规。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杜甫草堂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草堂的庭院里古树参天,小道上没有荒草生长,有的只是千百年来,络绎不绝参访者在小道的石板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痕。值此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会于此,缅怀杜甫,仰望先贤,深感历史的悠远、民族的骄傲、文化的神奇。 纪念杜甫,就是要郑重地表达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先贤的景仰,对于文化的敬畏,对于未来的担当。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将会铭记党的教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植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为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做出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后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