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顷,除了赏枫之外,它还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皇家园林。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大兴土木建成静宜园二十八景,香山、静宜园占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园”中的一山一园。1860年、1900年,香山、静宜园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近年被有关部门测定为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特别是香山红叶最 是闻名。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词时游人倍增,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香山公园于1993年至今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2002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精品公园。 东宫门是香山公园之正门,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乾隆所题"静宜园"赤金大字匾额悬在门檐上。 经静翠湖至半山坡上,有一处别致清静的庭院,即双清。院内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 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缘由。院内池旁有八角亭及参天银杏树。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办熊希龄办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别墅,始称双清别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随党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来平,住在此处,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在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即吟成于此处的八角亭内。 知松园位于南北主要游览干道西侧。占地2公顷,是1987年新辟建的景区。景区内一、二级古松柏100余株。在景区之东立宽1.5米,长2.5米,高5.5米巨石一块,正面书直径为0.8米的“知松园”三字,石背录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知松取意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景区内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为“琼松塔影”。 位于昭庙后的琉璃塔是园内唯一的一座宝塔,塔高近30米,分为塔顶安放黄色琉璃宝塔,塔身为黄绿琉璃装饰,整个建筑边雕佛像,层层檐檐缀有铜铃,起风时铃声清脆而悠远。 香炉峰至高点海拔557米,香山公园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香山公园先后在顶峰建起三个有特色的亭子。“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之可望京城。“踏云亭”因秋雨后,春雨前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紫烟亭”因晨夕之际的薄雾淡淡如紫色云霭,时隐时现,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观景台上,远处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筑星罗棋布,使游人对北京城有全新的认识。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众多,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还有孙中山的纪念堂和衣冠冢。可惜时间有限,我匆匆游览未一一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