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宝顶山的卧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佛像,长31米。其造型融洽,体形丰圆壮硕。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淳厚柔软,体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 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倾听教师的最终一次说法。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体现了弟子对逝者敬重而依依眷恋之情。
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这不但是中国千手观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艺术中一大奇观。
高大的护法尊神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
阎罗殿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
圣寿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东北的宝顶山山上。圣寿寺创建于宋代并于宋末毁于兵燹。明永乐十六至二十二年(1418—1424)重建。明末又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同治元年(1862)加以维修。1961年以后,又陆续进行了修缮。圣寿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观音洞、燃灯殿、达维摩殿又称(宝顶)等。
大足石刻博物馆于2015年6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近500件珍贵石质文物将首次全景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艺术魅力。
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高达19.6米的石质经幢。在其10层造像之中,精细雕刻了金刚、飞天、天龙八部、八大天神、金翅鸟部、万佛等大足石刻造像元素精华。据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馆主体为仿古设计,建筑中大量采用古建筑木质构件和结构,于2012年开工建设。博物馆陈展面积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