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图1:2018年中国有975万考生,比17年增幅35万,而一本录取率往年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几。
图2:为儿子夹菜的母亲。高考语文结束,部分家长会带饭菜来学校食堂与子女一起用餐。
图3:为母亲夹菜的女儿。夫妻工作常年在外,今天,他们把工作推掉,回永康来陪女儿一起吃顿饭。
图4:丈夫开吊车,自己无业跟着丈夫照顾他。在这独特语境下,打包,不单是好习惯和不浪费。而每个月,仍给女儿一千多不算少的生活费。
图5:高考结束,在高处,等待家人的女儿和等待孩子的父亲。
图6:高考结束,从寝室搬完出来大包小包的的母女。中国高考的重要性,对考生形成巨大压力,也导致不少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
图7: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自己打包回家,但这种情况很少。
图8:高考结束,黑板写上:我们毕业了!旁边留下了每个孩子的签名。
图9:考完语文,寝室午睡而睡不着的孩子们,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门外便已听到嬉闹,并请求我为他们拍一张合照留念,最终摆出了电影《古惑仔》的造型。
图10:高考结束,被遗弃的知识。他们说,好学生会选择扔掉,而对考试没把握的学生会留着,以备来年复读。
有人告诉我高考没什么可拍的。我不以为然。其实,我对高考本身并不想通过摄影去表现,而是可以写文章。我更多的是对高考下的人物状态感兴趣,这是摄影能够表现的。对我来说,最适合的,就是考生与家人的关系,这是我想表现的。因为在这非常时刻,考生与家人的关系往往会有一个非常时期的表现,而通过这种人物关系,我觉得是可以讲故事的。
高考在中国,直到目前,仍然流行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因此,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一个家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人物关系。学生考完试是如何面对过去所学知识的。这些都是我想表现的。而通过这些表现,从某个角度,可以折射出目前中国家庭以及中国教育的一些侧面。而这些,是在世界上,较为特殊的。
2018中国高考生达975万,比2017年增幅35万,以一本录取率为例,往年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
为儿子夹菜的母亲。高考语文结束,部分家长会带饭菜来学校食堂与子女一起用餐。
为母亲夹菜的女儿。夫妻工作常年在外,今天,他们把工作推掉,回永康来陪女儿一起吃顿饭。
丈夫开吊车,自己无业跟着丈夫照顾他。在这独特语境下,打包,不是单是的好习惯不浪费。而每个月,仍给女儿一千多不算少的生活费。
高考结束,在高处,等待家人的女儿和等待孩子的父亲。
高考结束,从寝室搬完出来大包小包的的母女。高考在中国重要性和对考生的压力,无形使得许多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久之也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
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自己打包回家,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高考结束,黑板写上:我们毕业了!旁边留下了每个孩子的签名。
考完语文,寝室午睡而睡不着的孩子们,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兴奋。门外便已听到嬉闹,并请求我为他们拍一张合照留念,最终摆出来了电影《古惑仔》的造型。
高考结束,被遗弃的知识。他们说,好学生会选择扔掉,而对考试没把握的学生会留着,以备来年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