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降低了使用拍摄器材的难度,使我们更能专注于要表达的内容,而构图就是表达的方式。

今天我们不讲什么三分法、黄金构图、对角线,套路太多,总感觉自己套上也拍不出好片子。我们从根源讲起——如何发现可取的景色。

如何构图,狭义来说,即意味着拍摄时如何取景(尽管将拍摄出来的照片进行后期裁剪、旋转、拼接等一系列操作也可以算是“二次构图”)。

构图难,因为我们双眼所见的世界实在是太广阔,内容细节实在是太多,又时时刻刻在变化着——在眼前纷繁复杂的凌乱之中,摒弃绝大多数无关紧要的信息,恰到好处地“切割出”一幅保留内容得当、排版绝妙的画面,即是如何取景的一个过程。

d6caff0616a548cdad1d5672fd8025cf

89ab6eed595845c480f505124e2d0dfe

0be5f0f2e0a845c5828e3537fe718261

d762f415c48d4381b5226755fe468a62

15fb40c7dc5e4a08b1a6337df74527c3

【Run away.】

2015.1.13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

f/2.2, 1/126s, ISO32

在看似杂乱无序的环境中,被一个“点”吸引(无论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诸如色彩这样抽象出来的特点),发现、靠拢、取舍、构建,直至按下快门——这便是一个构图的过程。

a72b6f3894e649cba19b521a6b1e649b

c8e4f940afb441efa6474af8015d17a1

【Lust.】

2015.9.17 北京 798艺术广场

拍摄:iPhone 5s

f/2.2, 1/30s, ISO100

构图是一个过程,大多数人学习构图的时候,总是在一张成品上做出各种分析,就好像获得了参考答案的老师在讲课,所说所做确实正确,但也只是在向着已知的答案靠拢。

我们不必被束缚在终点,而是应该向前追溯,追溯整个取景的过程:

他是如何发现这个可拍的画面的?

他怎样逐渐走近、靠拢、收缩,选取出这样的画面的?

如果我是他,处于相同的场景中,我会做怎样的选择呢?

我们在思考中重建取景构图的过程,也是在渐渐走近更加成熟的构图功力的过程。

找到好的角度

0b75e32ee65c42edb734f712db58b69a

【Turn Right.】

2014.9.29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

f/2.2, 1/30s, ISO40

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会让人注意到其构图的奥妙;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一幅画面背后的构图的作用。一幅看上去平常不经意的画面,如若没有好的构图也会支离破碎;正是因为有构图的基础,才能够使其稳定、恰当。

比较不同的高度

a6a1bbf20b6e4e0c957d45e288a9cc77

【Northland.】

2015.2.5 吉林 长白山

拍摄:iPhone 5s

f/2.2, 1/4115s, ISO32

9d851c6d1f2042ec97b1b134b9d3a61f

同样的拍摄场景,将地平线放在构图中的不同位置,给观者的感觉就会有不同。

如图的示例因自身画面的简单,所以给人的感觉更加明显;然而在实际拍摄中,我们面对的往往是更加复杂的构图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细节的基础上,站在整体角度对自己的取景进行把控。

162f9f230f8e4a03b70e4a0b1d9f63cd

打造空间感

9f182d41e64b4ddc936dedc2c7639cda

【A quarter past six.】

2014.9.29 北京 三里屯

拍摄:iPhone 5s

f/2.2, 1/60s, ISO50

极简风格,往往会在画面中有大部分的“留白”。如何让留白撑起画面,不显得多余,便是其在构图中的空间感、张力的体现。

挂衣钩在白色的墙上留下的影子,被类比做了日晷一般的钟表形象,如此,画面中大片的空白自然也有了其中的保留的意义。

61873281f8c447ebbc0eef107aab4b36

【The Last Lighthouse.】

2015.9.4 吉林长春

拍摄:iPhone 5s

f/2.2, 1/1642s, ISO32

屋顶天棚中的一个小烟囱,因平面的大量保留而形成了广阔与渺小的对比,而画面中下部分的“空白”,也是与“灯塔”的位置、光影的走向来共同配合的。此处体现出来的空间感,更是为整体画面而服务。拍摄者有意为之的抽象联系,也会一定程度激发观者的想象。

b7f881a9f8df4878b03b5a7680a99360

【Riding morning breeze.】

2016.9.2 美国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481s, ISO25

道路的延伸——这种十分常见的透视选择便体现了画面的空间感。道路的宽窄变化,树木的远近变化,光影的明暗变化,画面主体骑自行车的人的位置——这些元素,都会影响整体构图的空间立体感。

7384234809814bf28677f7afca540520

【1825 EYE STREET.】

2016.9.16 美国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1425s, ISO25

城市建筑线条轮廓的稳定,与光影穿插的对比的相辅相成,提供了画面基本的“背景”。在这个“舞台”上,抓拍下城市中人物行走的瞬间,更是水到渠成,便是一幅不错的街头照片。

d2c4e40a8785438587d59eeeacf1a3d2

【Passengers.】

2016.12.9 美国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17s, ISO200

画面整体的空间感,是靠构图中的许多细节构建成的。如图中地铁顶棚的线条引导,以及画面下方两个人物的近大远小,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空间感的呈现。

23de87ee1d1446a998081f6c0a7ec289

【Countless.】

2016.9.8 美国华盛顿

拍摄:iPhone SE

f/2.2, 1/15s, ISO200

本来并不广阔的地下人行道,因为两侧墙面的镜子而有了无限的“复制”。这样的场景,无疑是构建空间感的绝佳机会。

25d16ece9b984661bcdc68bdb7194493

《手机摄影手册》共三卷,包含手机摄影的技术、艺术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