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格罗皮乌斯》
· 阅读482
贝聿铭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之一,曾经说过:
先不说格罗皮乌斯是否伟大的设计师,但其肯定是一名伟大的老师。
朴素社会主义及单调功能主义者格罗皮乌斯,1883年格罗皮乌斯于德国柏林出生,那时候的德国还叫德意志帝国。知识分子殷实家庭,祖父是画家,叔祖父是建筑师,柏林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就是其曾经的参与的作品,后来也做了一任馆长,父亲也是建筑师。
慕尼黑技术工业专科学校、柏林的查洛腾堡工业学校深造后22岁被德国军队征召入伍,退役后分别去了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地方游历。1907年被德国当时最重要的设计师彼得贝伦斯相中,成为其设计事务所的一员。
格罗比乌斯对于什么是现代美,这个含糊不清的问题逐步形成自己明确的看法。出道才一年就接到了让自己成名的项目——法格斯鞋楦工厂。他破天荒使用了全钢筋混泥土、柱承力结构及玻璃幕墙,这在当时是罕见的随后又做乘胜追击设计了德意志工作同盟大楼,首创了圆柱结构包裹楼梯,两栋建筑一下子奠定了他作为设计新星的地位。
成名后的格罗比乌斯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征召入伍,去过前线作战,拿过勋章也曾经受伤。在医院疗养的时候他萌生了希望通过设计教育来实现世界大同,1919年诞生的包豪斯首先源自这样一个理念:
最初希望包豪斯像一个小公社一个理想国,由一群有乌托邦思想的艺术家来组成教员团队,所以刚刚包豪斯从建立到瓦解都一直规模很小,学员最多时候不过几百人。包豪斯的建立和德国在一战中落败关系密切。落败后的政府就非常重视改革,其中包括了文化艺术的改革,希望通过设计教育可以辅佐工业生产。
俄国在构成主义运动过程中,也曾经成立过一所性质跟包豪斯极为类似的学院,希望培养出手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及有现代思想的人才。它的名字叫佛库特玛斯,时间上比包豪斯晚了一年。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学院在西方几乎没有影响,根据现在包豪斯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这两所学校其实当时来往是很密切。
格罗比乌斯就卸任了校长包豪斯在其手上已经发展了起来,经过几场有组织的展览包豪斯已经在欧洲甚至世界上打响了名号。到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接手,包豪斯教学方向侧重了建筑设计。但好景不长纳粹借故发出指令永久关闭包豪斯。解散间接为欧洲各国及美国输送大量人才,美国生涯属于格罗比乌斯人生的下半场,他将包豪斯的体系完整带到哈佛,包括系统性设计、团队工作方法、功能主义原则、反装饰原则及现代主义技术手段和现代建筑材料运用方法等,获得全系师生的一致认同及赞许。
代表作有哈佛大学研究生综合大楼,这所大楼继续采用典型的包豪斯校舍建筑风格,重视功能,形式上采用简朴的几何,不强调装饰。除此之外还有美国驻希腊大使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纽约总部及美国本土相当数量的大型建筑,格罗皮乌斯在建筑设计的理念上可以从一而终都在坚定几个基本原则,包括:
功能性、成本低廉及民主与社会主义观念,一直在探索给平民提供更多改善生活的设计。他的设计哲学坚持服务社会的手段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形式只是表面功夫。一栋建筑、一件家具甚至一张海报,本质上的解决方法都是一样的,运用美学及现代材料、技术来解决问题,属于一种很纯粹的功能主义思想。
1969年86岁的格罗皮乌斯去世。
根据36年前的遗嘱要求追悼会作为一群朋友相聚的酒会而不能办成丧事,这是格罗皮乌斯为自己设计的最后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