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联学习”是当年院系调整的主方向。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裁撤,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此举打破民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扫清道路。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的英、美式高校体系改造成苏联式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理工分家与专业设置狭窄;历史悠久的名牌高校被拆散,综合性高校严重削弱,并造成了很多高校的传承发生断裂,校友归属混乱不清,导致高校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大师的造就;私立高校、 教会高校退出历史舞台。 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史称“院系调整”。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正是由此发端。院系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 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吳大学(蘇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組建成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為华东理工大学。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如今“院系调整”后的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或许还留有不少质朴,青涩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