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Broadway大厦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设计,结构采用摩天大楼形式, 现代主义ARTDECO装饰风格,双层框架结构,英国道门钢厂承造,建设成本和选材要求之高在当时上海滩一度成为美谈。<br />
1934年投资总额相对于当时的五百万两白银,落成后跻身外滩名楼之列。大厦坐落于当时候的百老汇路顶端而命名Broadway,和外白渡桥傍旧时的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遥遥相望。<br />
当年上海滩颇具影响力的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汇丰银行、怡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电车公司、电力公司等高级雇员纷纷入住,使得百老汇大厦很快成为上海滩上流社会无不艳羡的豪华酒店式公寓。<br />
1951年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签署文件,将百老汇大厦改名为“上海大厦”,18楼观光平台是上海滩眺望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平台。 <br />
海派文化一幢楼,一段历史,还原一个大上海。祝有幸入住的幸运儿七夕快乐。<br />
<br />

百老汇Broadway大厦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设计,结构采用摩天大楼形式, 现代主义ARTDECO装饰风格,双层框架结构,英国道门钢厂承造,建设成本和选材要求之高在当时上海滩一度成为美谈。
1934年投资总额相对于当时的五百万两白银,落成后跻身外滩名楼之列。大厦坐落于当时候的百老汇路顶端而命名Broadway,和外白渡桥傍旧时的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遥遥相望。
当年上海滩颇具影响力的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汇丰银行、怡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电车公司、电力公司等高级雇员纷纷入住,使得百老汇大厦很快成为上海滩上流社会无不艳羡的豪华酒店式公寓。
1951年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签署文件,将百老汇大厦改名为“上海大厦”,18楼观光平台是上海滩眺望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平台。
海派文化一幢楼,一段历史,还原一个大上海。祝有幸入住的幸运儿七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