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张大千率妻儿门生,抵达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两年七个月。期间破坏壁画甚多。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告状信很早就递到了傅斯年和李济手中。但傅、李二人碍于张大千在政学两界的深厚关系,更碍于其和于右任是密友,在未获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没有采取行动。 1942年史学家向达考察敦煌,亲眼目睹了张大千不按原图临摹壁画,大肆剥掉外层壁画,而且还在壁画上随意涂抹,甚至题上自己的名字“蜀都张髯大千”。 向达深感“千佛洞壁画将毁坏殆尽”,向傅、李写了详细的报告。傅李二人以联名函的形式,请求于右任以私人管道制止张大千。 1943年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致电敦煌县长陈儒学,请他“转告张君大千,对于壁画,毋稍污损,免兹误会。”与此同时,张被聘为“敦煌艺术研究院”筹委会委员。 该年11月,张大千才带着自己的团队迟迟离开敦煌。就现有材料来看,张大千及其团队对敦煌壁画的破坏,至少自1941年底延续至1943年初,至于破坏总量如何,因向达当年的统计资料散佚,今日已难详细考证。 学术界针对此事当日曾有感慨:近来国人颇言开发西北,敦煌艺术遂常为名流所注意,然其所成立机关之一,以于髯(于右任)为护持,张大千为主干,西北古迹之能否长存,恐为一疑问。 事实上,除破坏壁画一项外,张大千还带走了数量不明的敦煌文物。据敦煌研究院资深学者贺世哲披露:据我所知,张大千先生只是把张君义手交给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现在还保存在敦煌研究院,其余文物张大千先生都带走了,后来流散到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 虽然坊间有著名史学家向达是阻止张大千,将敦煌壁画破坏殆尽的最大功臣一说,但被毁壁画永难再现。 一将成名万骨枯,百战沙场英雄出;只见胡子金光闪,千万壁画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