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汉堡著名红灯区附近的民宿,柏林排名靠前的酒吧是要去体验一下的。按图索骥来到了门口,犹豫不觉是不是进去。 两栋房子中间一条上海人称的摸奶弄,窄窄的弄口黑色的大门虚掩着,上面小到不能再小的字写着CRACKERS。装着胆子往里摸突然眼球一片辉煌,我看到了上海一流会所的模样,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德国真的算是见识了。 法国的面包名声在外,CRACKERS的面包放在一个高脚金属盘子里,只收2个欧。牛排,比目鱼等等就不说了,一顿饭下来买半根笛子的银子没有了。物超所值,真心好吃也算是奢侈一回吧。 饭后要一杯以Gin作为底酒,不知名的香料,薄荷青柠檬汁还有汤力水的,著名的CRACKERS鸡尾酒。DJ如梦如幻的表演仿佛回到了上海,已经关门了的棉花俱乐部。 鸡尾酒由英文鸡尾cocktail直译而来。传说当年有一艘英国船,停泊在犹加敦半岛的坎尔杰镇。一天各种酒都快卖完了,海员们吵闹着还要买酒喝。女侍者把剩酒倒在一个大容器里,随手从一只散养的大公鸡身上,拨了一根毛把酒搅匀。英国人品不出酒的味道问女侍,答曰:鸡尾巴酒。从此鸡尾酒成为人们喜爱的混合酒,花式也越来越多了。 我喜欢鸡尾酒,因为它是想象力的杰作。每一次的奉献都是精心设计的佳作,色香味盛载考究。鸡尾酒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调酒师像DJ一样,华丽圆润协调,妥贴的装饰点缀,面对现实生活,层次的美显得弥足珍贵。 夜已经很深了,“摇晃,而不是搅动”,是我在CRACKERS点的最后一杯伏特加马提尼。 007电影中,邦德先生大约喝过22次伏特加马汀尼。《金手指》中经典台词倒背如流,一杯薄荷朱利酒:加点酸麦芽浆,但不要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