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茗星ART#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 阅读214
广延通儒 培养译才。向明中学的大礼堂里有位老伯伯的雕塑,社会上知道他是我们的校长的人并不多,他那句名人名言却是家喻户晓。
1840年马相伯出生,11岁到上海求学,毕业于徐汇公学常居上海。原为天主教神父,后进入仕途曾为李鸿章幕僚。他的高徒:于右任、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陈寅恪、胡敦复。
1937年美国天主教圣心会于蒲石路,今长乐路向明中学,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下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经济、教育、社会、化学、家政系。
1938年震旦大学开始招收女生。马相伯的理念: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他的实绩:三所大学的创办人,震旦公学、复旦公学,辅仁大学。
1939年第150期《良友》杂志的封面人物。“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的贺电中致敬。那时候马相伯一脸福相的照片,被挂在几乎每个照相馆里。
1949年共和国成立,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脱离震旦大学独立。
1952年改名为上海市向明中学。
向明中学建筑有邬达克的杰作。霞飞路与圣母院路口的爱司公寓,也是他的作品。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米黄色的墙体暗红色的线条、竖向构图的凸形窗,窗上五根竹节状的细圆柱特别吸引人。底层为商店,穿越两闩古老的木大门,我喜欢那里穹庐式的过道。
老大昌的法式面包清香、松软,那奶香四溢、有着层层起酥的“羊角”、外脆内韧的“长棍”,不仅是当年白俄餐桌上的最爱,也是偶尔尝鲜的上海市民至高的生活享受。读书时嘴馋,几乎每天都有同学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老大昌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向明成立115周年之际,预初,加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从现在推算向明度过了整整7年时间。邬达克似乎同我很有缘分,向明初中时学校在巨鹿路上,和他家喻户晓的爱神花园只隔了一条陕西路。在那里和好基友大作家,陈村公子杨乐等毕业汇演,不亦乐乎。
摇滚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它让人学会了更多的思考。向明潜移默化的教导下,我度过了少年时代。在广漠的人山人海里,乐队同学分别在法国,英国,美国读书,没有一个人来要求管束我们。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如此这般的记忆,我对向明中学的感情亦是如此。徜徉在越来越熟悉的淮海路街头,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向明人。
相伴青春的那种温柔回忆,下一个路口再下一个路口,国家之光人类之瑞正在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