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英国每年11月5日是会放焰火的,源于没来之前看过的《V字仇杀队》。英国拥有古典自由和立宪政体,恰恰在于它固执地走在与“火药阴谋案”相反的道路上。 影片场景设在未来的伦敦,神秘人物试图创造社会变迁的反乌托邦社会。复仇者V,一张网红毫无经验的处女脸,那一年,他想炸议会大厦。烟花冲天,建筑焚毁,夜幕被点亮,千万个V卸下面具,共襄这个由他们创造的盛举,被火光照亮的每一张面孔都在铭记这个时刻,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夜晚。他不是ISIS的祖宗,不杀平民V的名字叫盖伊福克斯。 Remember,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来源于至今在英国仍然存在的Guy Fawkes之夜。历史上的Guy Fawkes就是在1605年11月4日至5日的子夜被抓住的,他的谋反行动被称之为火药阴谋,后人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的11月4日晚,在爱尔兰和不列颠岛的部分地区,都会有游行活动,通常会焚烧一个Guy Fawkes的布偶或者纸偶为标志。同时,小孩们还会唱些歌谣,名为The Bonfire Prayer。 V在原著和影片中都有多重含义,最浅显的意思自然是Victory,V在Larkhill集中营的经历——当时他就住在意为罗马数字“五”的V字号牢房。V在片中还有更多含义,当V与伊芙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以完整的句子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以V开头的词。。。。。 电影看似替福克斯翻案,不过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的相对主义激情。结局是V必须死亡,因为他以暴力攫取审判者的地位,他的仇恨妨害了理智。在公平、正义和自由的新世界的建立过程中,他没有位置。他的仇恨被罪恶的旧世界塑造,他也只能随着罪恶的旧世界一起消亡。 与电影中V所摧毁的伦敦著名建筑顺序相反,原著中伊芙最后代替V炸掉的是唐宁街10号。让我们摧毁这被禁锢的世界,有太多太深层次的东西结局是开放的,看我们怎么解读了。 生活在泥沼之中,但是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英国的盖伊福克斯之夜,实在是让人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