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茗星ART#从复兴路到复兴岛
· 阅读229
复兴岛上有一座行宫,名字叫白庐。
砖木结构,日式园林风格。与庐山牯岭美庐、杭州西湖澄庐、东平路爱庐齐名,是蒋氏最后的行宫。
1913年上海城内肇嘉浜,填河筑复兴路。复兴东路全长两千多米,复兴中路全长三千多米。复兴西路全长也有一千多米,当初规划为纯住宅区,不准设立营业场所,因此全路段都是花园洋房和公寓,建筑风格又以Art Deco艺术装饰为主。复兴西路上的24号的麦琪公寓,26号的白赛仲公寓,34弄的卫乐精舍,44弄的玫瑰公寓,62号的修道院别墅,193号的威尔金逊花园,每栋房子都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1949年4月26日,蒋中正由浙江象山港乘泰康号军舰抵沪。应蒋介石之召,杜月笙和蒋有了一次见面。这是他们二十多年相处最后一次恳谈,也是最后的诀别。蒋说如上海守不住,认为适当时机可去台湾,同时为杜维屏事解释,说是事前不知道,否则也不会这样胡闹等等。
蒋中正轻描淡写所说杜维屏事件,就是两家黯然分手的蒋经国的“打老虎”事件。当年小蒋初到上海,认准资本家和大商人是罪魁祸首。米商万墨林、纱厂荣鸿元、证券公司总经理韦伯祥等人纷纷被捕入狱。上海滩大亨杜月笙之子杜维屏,也因囤积物资被判八个月徒刑。
杜月笙说:小儿维屏以经营场外交易,违犯交易法,依法办理实为天经地义,但请一秉至公平等办理。孔祥熙家的公司囤积的纱布等货物,远远超过维屏等各家,请专员(指蒋经国)立即派员去查看。
蒋经国在杜指派的人指引下前往稽查,事实完全符合杜的揭发,当场把主事人扣留起来,后来又是不了了之。金圆券改革的本意,是为抑制通胀,但设计上却有抢夺民间财富的嫌疑。
往事如烟,复兴路上有一栋西班牙式公寓住宅,很是养眼。
1933年建造,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奚福泉主持建造。三层混合结构,一底带三楼外加朝北亭子间,半圆形券门、螺旋柱券窗铁艺装饰、米黄色水泥砂浆拉毛外墙。
红色的缓坡屋顶,绳纹柱与钢窗。挑出的小阳台,铸铁围栏,螺旋贝壳状底部。沿街有楼梯通往二楼住家,起步处有小壁龛。住宅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驻日本大使馆参事、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特命全权公使等陈伯藩所有,后作为敌伪财产被政府没收。
1951年董竹君迁至此处居住。过去的岁月里,常常会有很多的海上文人在此滞留。张爱玲有否来过此地,无从考证。但张先生的多篇小说,在诗人主编的《万象》上有缘与读者见面,诗人原名叫高季琳,笔名柯灵。
陈子善参观后写道:自1959年迁入至2000年逝世,柯灵在这幢建于1933年的西班牙式公寓里,完成了电影剧本《不夜城》,撰写了散文名篇《遥寄张爱玲》《钱锺书创作浅尝》,还开始了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的写作。
复兴路见证了中国近半个世纪走马灯式的人物风云变幻。历史有明流暗流,暗流有时比明流影响都大,。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1949年5月7日江静号轮船离开上海,凄凉赴台,杜月笙也带了家眷,流亡香港。荣辱成败弹指之间复兴岛,一切都将回归平静安宁。
回望白庐最后的行宫,物是人非以后,最后的行宫伤心的诀别。从复兴路到复兴岛就像从北京到台湾,并不遥远,她们还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