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歇尔医生的烦恼》
· 阅读271
作为历史上的上海镇署、上海县驻地,明朝中叶邑内已形成南北、东西纵横交叉的街巷系统。县署东西两侧辟出三牌楼街和四牌楼街两条南北干道,另有新衙街、康衢巷、新路巷、薛巷、梅家巷、观澜巷、宋家湾、马家巷、姚家巷、卜家巷10条街巷。
此后又出现以行业作坊(商号)、水道等命名的路面。譬如外咸瓜街以经营南货为主,有咸鱼、腌腊、瓜果、桐油、药材、海味、糖等;豆市街是上海豆、麦、米、食油批发商行集中地; 花衣街多棉花堆栈和商行;还有篾竹街(加工竹篮)、汤罐弄(制作汤罐)、芦席街(编织芦席)、糖坊弄(制作麦芽糖)、火腿弄(腌腊业)、硝皮弄(加工皮革)、面筋弄(制作面筋)、筷竹弄(加工筷竹)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厢内填浜建路,由此留下许多以原河道名命名的道路,诸如方浜路、陆家浜路、新开河路等。----方志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