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美色,终于智慧。 新乐路旧称亨利路,在上海弄堂的出名,不是现在还有白俄后裔。中国早期影帝影后们曾经的居住地,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记忆。 永利邨附近居民喜欢叫作影人村。砖木结构三层楼房4排,两幢连体,平面方形立面对称,中间以一竖墙分隔,无阳台。缓坡屋顶,挑檐较小,方窗水泥沙浆外墙。沿街住宅以褐色毛面砖贴墙,作竖直隔离装饰之用,弄堂主入口三层通高壁柱直达檐口。 100弄8号,住宅为张织云旧居。 很多人只知道胡蝶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在她之前,张织云已经是电影皇后了。 1926年举行的电影皇后评选中,张织云以2146票,力压其他11名候选人,成为中国第一位“影后”。 16号,住宅为高占非高倩萍夫妇旧居。 1934年《电声周刊》发起“中国电影明星选举”,票数遥遥领先,登上了“影帝”宝座。高占非在30年代的名声仅次于金焰,演的电影有案可查的就有《南国之春》、《一剪梅》《方珍珠》和《万世流芳》57部。 29号,住宅为胡蝶旧居。 上海新闻界人士陈碟衣、毛子佩等人发起的女明星竞选中,蝴蝶被选为“电影皇后”。1933年胡蝶和潘有声,在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圣三一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房就设在了亨利路上的永利邨29号,两年后胡蝶夫妇搬迁到了胶州路。 胡蝶一生始于美色终于智慧。戴笠也是真心爱胡蝶的,工作之余,不是陪胡蝶,就是在屋子里看胡蝶拍过的片子,胡蝶要什么他给什么。无论是印度水果法国口红,还是有明亮窗子的花园洋房。三年后戴笠飞机爆炸而死,她又回到了丈夫潘有声的身边。 张恨水曾这样评价她: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1960年日本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 1986年胡蝶又获得台湾金马奖殊荣,感言:现在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永利邨,影人村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