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画家伦勃朗于164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夜巡》,一直为荷兰王室所收有。19世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成立后,作为镇馆之宝被保存至今。 近似舞台剧的表现:主要人物处于画面中心,队长对着副官下达着命令。其余人等或持长枪或挥舞旗帜,两条向中心移动的斜线增加画面的动势,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射手连队互相议论,出发前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 一个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画面错落有致层次丰富,明暗对比强烈富有戏剧性。坊间认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是唤起人们反抗异族统治的光荣记忆。 用灰白色以厚涂法画出画面整体的素描,再用透明油彩一层又一层地敷上。使用和胜利相关为主要渲染色调,金发璀璨的小姑娘,众人物衣着背景铺了一层黄色柔光,作品具有伦勃朗惯用的透明厚涂技法。 伦勃朗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豪华、运动、排场的法则,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 伦勃朗1632年开办画室。荷兰的肖像画、历史画和风景画发展到了极致,一生留下了500多幅油画,主要作品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花神》《浪子回头》《一百荷兰盾的版画》《浴女》等。 《夜巡》原名叫《队长及其全队人员》,伦勃朗一生中受争议的作品。由于队员们的不满,酬金由5250削减到1600荷兰盾。 PS:白巡 1642年时军队已无仗可打,摇身为富裕市民社交俱乐部的人们,热衷于请画家画像来显示昔日武功。班宁•柯克队长看到伦勃朗为牧师,安思罗和他的妻子画的肖像,很是喜欢。自卫队员们的审美情趣也大致如此,他们每人出100荷兰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 作品完成后挂在大厅。官兵们全副武装团坐,桌上摆着牡蛎和精美的盘子和酒器,每个人都显得很勇敢和骄傲。穿戴整齐,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们颇受到市民们的青睐。 随随时间的推移,泥炭明火取暖的炭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人们把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误以为是在夜晚从而给这幅画取名为《夜巡》。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修复、清洗确认,画面的景况是白天。 由于18世纪后一直以《夜巡》命名,顺其自然不改夜巡为白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