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竣工于1933年,工部局出钱英国设计师设计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八角伞形柱支撑空中廊桥四通八达,当时远东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屠牲场。 80年前混杂着动物血腥和嚎叫声地方,谁又能想到华丽地变身为艺术场所。假如时空转换,牛眼看魔都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图1老场坊八角伞形柱鸟瞰。 图2内环。 图3四川路桥。 图4中环。 图5外白渡桥。 图6外环。 图7沙逊大厦。 图8中华宫。 图9回到唐朝。 PS:唐朝五牛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五牛图》,唐朝韩滉曲尽其妙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极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宰相韩休的儿子,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 五头牛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俯首吃草,翘首前仰,回首舐舌,缓步前行,荆棵蹭痒。 画卷上无作者名款,拖尾后纸上有赵孟頫、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 五牛寓指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以牛为画题含有鼓励农耕之意。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赵孟頫: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六研斋笔记》:虽着色取相,而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处,皆以粗笔辣手取之,如吴道子佛像衣纹,无一弱笔求工之意,然久对之,神气溢出如生,所以为千古绝迹也。 乾隆十一年《五牛图》流入清宫。末年画作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坊间传说1900年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专家赴港后以6万港元成交。 1977年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经过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2015年《五牛图》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