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中的姣姣者。比20世纪影象大师柯特兹、布列松和杜瓦诺更重要的是,他的照片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约翰•汤姆逊爱丁堡出生两年之后摄影术的始祖,银版照相法问世后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卡罗版摄影法,亦称碘化银法。 苏格兰摄影家奥克塔维厄-希尔和罗伯特•亚当斯,运用新技术拍摄了近3000幅照片,对汤姆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50年的火胶棉湿版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降低了曝光时间和摄影的成本,生成的影像也更加清晰锐利,因此迅速取代了银版照相法和卡罗版法。 火胶棉湿版法的底版影像细节纤毫毕现,过度自然,冲印出的照片质量更是任何现有技术所无法的。火胶棉湿版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曝光前需要在玻璃板上涂布火胶棉乳液,摄影师不得不随身携带大量笨重的设备。 1869年开始约翰•汤姆逊用人类学的视角,记录了上至清廷高官如恭亲王奕訢、李鸿章等,下至街道贩夫走卒墓穴藏身的乞丐,行程长达5000多英里。三年中国之旅结束后,汤姆逊带着1200多张玻璃底片返回英国后出版了《福州与闽江》《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两本摄影集。 两书一出,引起英国朝野和摄影圈的高度关注。后者为世上首部文字图片合一的摄影集,二百多幅照片,每幅图片撰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四卷本摄影集内容制版、印刷技术很是创新,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照片制版、凹版印刷开本48厘米×35厘米,重量为17公斤。 出版商伦敦桑普森公司称:女皇陛下非常喜欢这套书,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金质奖章以兹纪念。 画册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挣扎中,开始步入现代社会留下的极有价值的人文影像遗存。它更奠定了约翰•汤姆逊在世界摄影史上的地位,后人把他誉为摄影界的马可•波罗。 在这个以知识和教育至上的时代,照相机应当成为教育这个时代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不仅能给探险家带来更多的乐趣,也使他们的工作具有不朽的价值。 PS:我的左脚,向北河盟致敬 1986年“北河盟”摄影群体出现,尤泽宏、顾铮以都市作为摄影题材,影像中的城市面孔取向尤为明显。 他们公开宣布以摄影的方式,与都市对人的异化作一番抗争。晚辈的我今天再来看老尤叔叔的作品我的左脚,一张超越人类摄影阈限的超凡之作,自我影像超越人类作为物种的局限和偏激,进入到了完满的殿堂。 欲望城市像一个玻璃容器,彼此能看到,彼此又触摸不到。封闭的空间里疯狂,全民加入了一个欲望大军,色欲、利欲、钱欲,权欲横流的在整个地球上扫来扫去。上海是一个经济上开放的城市,但是在文化方面似乎相当保守。 影像艺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年来摄影除了北河盟,上海摄影还有哪些重要的事件?特征是什么?怎么看待摄影的地域性?如何评价这些年来的中国摄影状况?海派文化是否存在一个海派摄影?摄影怎样才能摆脱技术和机械的压制,追求超越于影像之上的感悟和人文关怀? 80年代后期,陆元敏在北河盟的影响下,开始营造诡秘的都市影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