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子周海婴回忆童年搬到霞飞路Joffre Terrace,现在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
早晨弄堂里弥漫着一股酸溜溜牛臊味,是从我家右侧隔六家的70号,白俄住宅里流出来的。这家的外国主妇每天总要烧一大锅汤,这倒是真正的罗宋汤。
下列图片分别为:
1,乔士照相馆:
白俄乔其开设,原在南昌路上。
1946年迁到茂名南路131号。
1948年,乔其离开上海去澳大利亚,将照相馆盘给国人更店名为“乔士”。
1959年,乔士敏在茂名南路163弄1号出生。
2,巴黎大戏院:
创建于1926年,比大光明、国泰还早。当时叫东华大戏院,于5月29日开幕,后改名孔雀东华大戏院。
1930年又改为巴黎大戏院,为当时上海滩的"首轮影院"。
1951年改名为淮海电影院,现已停业。
3,圣尼古 拉斯教堂:
皋乃依路今皋兰路16号。建筑为当时漂泊在上海的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的手笔。
4,檀香山咖啡馆:
林森中路704号。思南路口西面,現在思南路公交車站位置。
5,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
霞飞路思南路丁字路口。
6,西比利亚皮货号:
俄商克利巴诺夫开办,总店设于南京西路1172-1174号(近陕西北路)。
7,百灵洋行:
霞飞路850号又称巴拉诺夫百货商店,法租界最大的俄侨百货店,业主巴拉诺夫后成为上海俄侨中的百万富翁。
8,康乐西菜社:
蕾茜饭店隔壁,陝西南路346A。
9,亚洲西菜社:
思南路34号近南昌路口。
带上老照片,你或许还会找到她们的踪迹。
PS:吃罗宋大菜逛巴拉诺夫百货
观皆自得,兴与人同。
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俄侨老店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欧罗巴绸缎店、特卡琴科糖果点心店、克来孟冰淇淋公司、科涅夫男子用品店等,都是老上海耳熟能详的名店号。霞飞路拉都路口今襄阳南路,专营儿童用品的商店“彼得•潘”,是当时上海有名的儿童用品商店。
307号,乔其照相馆:
法租界最大、最好的照相馆。公私合营后迁至淮海中路831号,成为了上海人都晓得的“人民照相馆”。
468号,马尔济尼亚女帽店:
店主俄籍犹太人阿依达•拉宾诺维奇夫人。
643号,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
法租界最大的欧式餐厅,也是上海第一家花园大餐厅。
690号,茹科夫餐厅:
著名的俄侨菜馆。菜馆店堂不大名气不小。当时,一菜一汤、面包、黄油,再加一杯红茶,收费一元,可谓价廉物美。真正使之远近闻名、享誉沪上的,是该店的罗宋汤(上海俄式西菜馆供应的一种汤菜,因沪语把Russian读作罗宋而得名),其味道之美,令人百吃不厌。牛肉、牛骨、香根、辣根、紫菜头、芹菜、胡罗卜、土豆、洋葱、鲜蕃茄、香叶、胡椒颗粒、炒蕃茄酱、酸奶油、鲜茴香、猪油炒面粉、辣酱油等17种之多,堪称汤之一绝了。
这种由多种原料烹成,甜酸咸辣俱全,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菜肴,不仅满足了那些俄国侨民思乡的胃,也博得了普通上海市民的喜爱。除罗宋汤之外,该店还有乡下浓汤又叫索浦,很稠的乳白色鸡仔汤、鱼头汤又叫华哈,是用鲟鱼煮熬的、牛肉饼又叫细尼子。
746号,信谊大药房:
霞飞路店兼卖儿童用品和圣诞礼物。
813~815号,蒂蒂斯咖啡馆:
这是一家拥有咖啡、餐厅、夜总会和备有乐队的伴舞场。
829-831号,欧罗巴皮鞋公司:
业主图钦斯基,上海滩最摩登的豪华型皮鞋店之一。
850号,百灵洋行:
也称巴拉诺夫百货商店,经销棉纺织品、服饰杂货、男女成衣及床上用品,是法租界最大的俄侨百货商店。
895号,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的分店:
格利高里•克列巴诺夫开设的中高档皮货商店。
919号,哈尔滨食品厂:
杨冠林在俄国人开的食品店里学手艺后创办的,1937年开设了福利饼干面包厂,生产的糕点、糖果,既保持了俄式传统的工艺特点,又吸收了上海消费者的习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该厂生产的各种花色面包,虽然是俄国风味,但配料与俄式不同,用猪油或生油,产品肥而不腻,适合上海人的口味。
975号,上海食品厂:
劳马契在1930年创办的,当时叫克来夫特西式食品商店。原厂址在陕西南路,以生产质量精美的俄式奶油蛋糕、奶油裱花蛋糕著名,后来又增设了两个门市部和一家面包厂,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西式食品店。上海解放前夕,劳马契离开上海,由中国人继续经营,仍保持正宗的俄式风味。
997号,费雅客:
汉斯•雅布隆纳开设,餐厅由外籍厨师亲自掌勺,烹制维也纳和匈牙利菜肴。宋美龄最喜欢费雅客的赤甘蓝烧鸭子和加奶咖啡,宋庆龄、宋子文、梅兰芳等人经常来该餐馆吃饭,美国麦克阿瑟将军也曾光临费雅客。
昔日的霞飞路不变的是风情从容的气度闪亮的名字,留给人们的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