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Macao妈阁》
· 阅读434
第一次听说澳门是因为认识了一位叫阳伞客的老伯伯。
阳伞客的外号是不管天晴或下雨,老伯他们撑着阳伞,从澳门入关雨伞交给大陆当地人,换日常用品再回去,风雨无阻小买卖。
后来的代名词就是赌城和大三巴牌坊了。
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从妈祖阁附近登陆,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1887年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此辟为殖民地。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本名为濠镜。因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后人把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澳门纪略》: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1995年发掘出土的彩陶、玉器、石斧等石器鉴定为新石器时代,中华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澳门土语Macanese,葡萄牙文叫巴度亚Patuá由葡文、马来语、粤语、英文、古葡文以及少许荷兰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混合而成的澳门方言,曾是澳门土生葡人常用的语言,已几乎绝迹。
1999年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00多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澳门最后一位以澳门土语进行创作的土生葡人作家是若瑟•山度士•飞利拉。
2005年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文学可追溯到万历十八年,以写《牡丹亭》著称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贬广东之后,次年特地绕道来到澳门游览,把他对澳门的新奇印象写进题为《香山逢贾胡》等五首诗中。后来他还把番鬼洋商人、通事翻译官写进传奇《牡丹亭》。
2017年本地生产总值录得4042.0亿澳门元。《七子之歌》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哇!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PS:《3万两白银的立体圣经,大三巴牌坊》
三巴,圣保禄的粤语音译。教堂始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花岗石建成的正门前壁和68级石阶,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
1580年竣工,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日本工匠巧夺天工的技术协助建成。巴洛克式建筑有着明显东方色彩的雕刻,中国牡丹日本菊花图案,号称东方梵蒂冈,附属于圣保禄学院。建筑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
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和菊花(象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师)。
第四层由10根科林斯柱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
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3枝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 DEI意为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前壁遗址浴火重生,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
1583年,利玛窦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地方政府。
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西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葡萄牙医生戈梅斯也从澳门将“种牛痘”引入中国,医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
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
大三巴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最早的鸦片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
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是合法的。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