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1935年建成的民国上海市图书馆,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董大酉设计,张裕泰合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宫殿式钟楼、飞檐、榫卯、朱漆圆柱、天花藻井、雕梁画栋。 随着淞沪抗战及后来不断的战事纷扰,大上海计划被搁浅,该建筑也被挪作他用。此后,该图书馆被曾被日军占领,也做过伪警察局,之后又曾被同济中学所使用,直至2000年左右同济中学搬出后,该建筑便闲置。 当时由于当时经费不足,仅建成一半的建筑体量投入使用。设计蓝图并未全部实现,时隔八十多年,杨浦实现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型布局构想。 明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精巧的彩绘、富丽堂皇的门楼。位于恒仁路128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历经三年多的修缮扩建后,杨浦再现原设计师董大酉的设计初衷,还原手绘图上的两翼建筑,完整再现中国复兴式建筑的历史特征与建筑风貌。 2018年重新开放。 图5为董大酉井字型布局构想设计。 PS:旧文《Shanghai Dreamin'大上海计划》1,2,3,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