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石库门或老大楼屋顶天台拍照,很多人会傻乎乎的晒照片说,我在阳台上不亦乐乎。拜托,阳台是在房产证上算钱的,谁会把自家的空间免费开放给你。 天台和阳台的区分很简单,天台是露台的坊间说法。阳台和露台的区别是,是否具有永久性顶盖有的就是阳台,没有的就是露台。 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空间。以前老人们叫没顶的为晒台,有顶的叫阳台。天台是平顶的屋顶空间,如乘凉、天台屋、天台花园,甚至天台学校、篮球场等。露台是屋顶平台,其上部除再无建筑物,和阳台是有明显区别的。 阳台: 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阳台一般有悬挑式、嵌入式、转角式三类。 阴台: 我国处于北半球,对于坐北朝南的楼房来说,南面的露台能够晒到太阳,称为阳台;北面的露台不能晒到太阳,叫做阴台。 露台: 一般是指住宅中的屋顶平台或由于建筑结构需求,而在其他楼层中做出大阳台,由于它面积一般均较大,上边又没有屋顶,所以称作露台。 阳台、阴台都离不开窗。打开窗门说亮话我对魔都的窗,从拍摄的第一天开始就是情有独钟。我早年拍的一组老虎天窗,微博上居然有18W的阅读量,可见人们对弄堂文化还是情有独钟的。 早些年,阿啦有条河叫洋泾浜。洋泾浜的东面华洋混居,热闹非凡。洋泾浜英语便是那时的产物。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带来了英国式的建筑。20年代后,为了改善阁楼的采光和通风,向英国人学习,在屋顶上开天窗。 “老虎窗”,英文屋顶“Roof”的译音。发音近似沪语“老虎”,这种窗后来被坊间称之为“老虎天窗”,大概算是洋泾浜英文吧。 随着弄堂不断的被拆,老虎天窗,这一独特的沪上风景线,渐行渐远渐无声了。 PS1:《魔都满州窗》 上海有许多过去留下的花窗,每扇窗都有一张彩色图画,色彩斑斓,玲珑别致。阳光透过玻璃一张图画代表着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折射出昔日魔都道道风景线。 问了许多人但却是一直不知道花窗怎么称呼。 有一种窗户融合了东西方之风,坊间叫做满洲窗。满洲窗在伪满洲国时期由日本转口自欧洲的彩色玻璃而形成。 满洲窗满族风格的窗户格式。满人祖居东北阴寒冰雪以糊纸透光避风,为使窗纸不易被吹破或脱落室内又能采纳户外光线,在造窗格时加多了横竖的木条,不规则的形式组成丰富的图案。 满洲窗按了彩色玻璃传入中国是清末的事。有说法是当时一个外国商人把玻璃进贡给慈禧太后,慈禧未见过如此晶莹通透七彩宝物,便以一粒珍珠还赠,可见当时彩色玻璃的罕见。 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用工艺品,采用进口玻璃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蓝、绿、紫、金等颜色,不同的设计使窗户典雅秀丽。 清朝对颜色的使用有极严格的规定,八旗有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这些颜色的玻璃只是为官员的府邸而设计。十三行的富商多是官商,于是就有大量的彩色玻璃出现,满洲窗在各地逐渐发扬光大了。 辛亥革命后,海外谋生的华侨大量回国买地建屋,将在国外教堂五光十色的玻璃画概念带回家宅门窗的应用上,有的还在外国定做好车花的玻璃。由于玻璃的运输过程易碎,精明的商人便把彩色玻璃大量运过来,同时玻璃车花的技术也带进来。 有老年人在六十年代街上还见过车花玻璃的店铺。用两脚踩踏带动上面的砂轮,蘸水放在彩色玻璃上按图索骥依样车出花纹。车花玻璃有磨砂车花复合图案玻璃车花等多种形式,玻璃透过光线将图案美妙地表达,像一幅幅走马灯在当时可是价格不菲。 满州窗后来原材料缺乏等原因工艺渐渐匿迹。至于玻璃蚀刻,那是七十年代后的事了。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 ,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历史上的偶然性是整体趋势里冒出的一个小浪花,这不影响整体的趋势,没有了这朵小浪花,还会有别的小浪花小漩涡,这些都是让历史变得璀璨的元素。 PS2:《牛眼窗或帕拉第奥式窗》 人对建筑物是有感情的,从小的耳濡目染培育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 窗,意态中使人感到壅容华贵与典雅,上海30年代前后的老建筑,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百看不厌。 我时常留恋有味道的开在墙上或屋顶,远远看上去像牛的眼睛一样很是神秘的窗,坊间将这类形状的窗称为牛眼窗。 建造形态上欧洲风格的窗,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 ,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 历史上有两本建筑名作一部叫《建筑十书》,作者是公元1世纪初马可•维特鲁威。他的著作可以说是古罗马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的实践及理论之集大成者。 还有一部叫做《建筑四书》相对来说容易读。第一书建筑的定义、装饰风格,柱式和材料的研究;第二书建筑类型论,城市和别墅的设计,经典的重建与探讨;第三书桥梁和大教堂的设计、城市规划与城镇殿堂公共建筑;第四书古代罗马与寺庙宗教建筑。 欧式典雅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 来英国读书后建筑系同学看了我拍的照片说,牛眼窗可能是帕拉第奥窗的演变。 在十字拱结构的维琴察的巴西利卡中,由于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帕拉第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着额枋。 每个开间里有了三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了在视觉上使负荷者同被负荷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个圆洞,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凯旋门。 比较帕拉第奥式窗,当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宽,两旁的竖向矩形,低而且狭泛指处于两个壁柱之间的三个窗洞的处理,帕拉第奥母题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称为帕拉第奥式窗。 魔都之窗在千奇百怪演变形式中,承载着人类的无限想象力,成为建筑中持久的看点。 PS3:《石库门的窗,石库门的棂》 魔都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用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形容不为过。列强,土豪的建筑林林总总呈现出千姿百态于租界。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中西合璧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 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或配有门环,门楣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门窗上的雕刻是中国工匠数千年来摸索形成的传统技艺。石库门的房屋建筑中,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的窗棂。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极富装饰趣味。 萤窗雪案乌飞兔走,慕然回首时光已经流逝。 石库门的窗棂,坊间称窗格。窗棂不同于窗框,窗框是窗的四周木框铁框铝框等,窗棂为较为正式用语。通俗的讲就是窗里面的横的或竖的格,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有板棂窗、格扇、隔断、支摘窗、遮羞窗等。 《殷谦杂文全集》:越过浅浅的窗棂,夏正日渐成熟。悠远绵长的雨滴无声无息,漫向了节之尾,这时的休止符透明无边,不带一丝雪色的斑纹。 雕刻手法分为浮雕、透雕,然后有一些攒插,一些插接,用了很多复杂的工艺。工匠在反映历史背景下,注重当时的社会现象。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前生活慢,人们在窗边移步观景,透过窗子外面,里面的不同景观,欣赏一幅幅人文景观。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耳濡目染的体现吧。 很多外地人去看新天地,以为是上海的历史风情。老房子全部拆光了重做,原汁原味的东西没有了,新天地是历史的上海吗? 石库门的门石库门的窗,随着弄堂不断的被拆,这一独特的沪上风景线,渐行渐远渐无声了。 PS4:《魔都之窗72变》 上海的老建筑基本已经拆的七零八落,唯有窗还有几处没来得及改造。我拍过多少个窗户我已不记得了,整理了一下,巧了,大概有72个不同变化的窗。 《西游记》中有七十二变之说,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七十二变中的“变”指阴阳五行性质的变化。七十二变属于七十二变中的“一变”,《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传统中国人喜欢3,6,9,36,72。数字崇拜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随着时间的流传,成为某些传统习俗、文化的一部分。 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 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