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对华贸易的逐年上升,在沪德侨人数的日益增多。光绪十二年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在领事馆内,设立专门邮政机构,又称德国书信馆,代理侨民信函的寄发业务,使用德国发行的邮票或称为客邮。伴随邮政业务的发展,设立在领事馆内的客邮机构已不合时宜。 1902年德国购进四川路福州路转角的地产建德国邮政局大楼,大楼由倍高洋行的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三年后竣工三层混合结构,大楼充分利用位于路口的特点,以福州路与四川路转角处为正大门和主轴线,两侧形成对称。立面沿用当时盛行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门窗、腰线、穹顶等部位采用巴洛克艺术装饰手法,饰以大量花饰、雕塑,是上海历史上最美的一幢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当时这座邮局的功能也可称中国甚至亚洲之最。底层营业大厅能容纳100余人,设邮政服务窗口、邮件收发室、电报间、和邮局主任办公室。二、三楼为邮政局理事与主任的大套房、邮政局职员住房等。 1914年四川路福州路口,德国邮局和日本日棉株式会社都还完好无缺。 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后,招商轮船局接管了德国邮局称为电报大楼,交通部上海电信局总营业处,及交通部国际电台等。收回国有后大楼被木材公司、金属公司、兰州牛肉拉面、重庆鸡公煲、上海姥姥餐厅等使用。 上海最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依稀还能看到它的影子,地址:四川中路200号。 我拍这张照片时还没看到旧照,图3为穿越合成。当年的拍摄者个子应该和我差不多,角度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