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国宝陈从周和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贝聿铭、周文中、赵无极》
· 阅读851
贝聿铭在国内搞建筑人的眼中貌似没有那么的高大上。
他们以为现代建筑史很少提到贝聿铭,他不像第一代的柯布西耶、密斯或者稍后的路易斯•康“空间应该成为什么”。深邃真实性的扎哈,看到了超出世界上现有的东西,更宏大的视野里去创造,西方建筑教学中贝聿铭没有成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
建筑师分为“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的建筑师,世俗世界上已有的知识和技术贝聿铭秉承了密斯的精神“当技术完成它真正的使命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
锥体是一个最纯粹的几何原型,没有时间没有时代。罗浮宫古典的金字塔里,玻璃很好地表达了一种开放性和现代主义精神;香山饭店白色的盒子是现代主义最正宗的形式源头;倚天长剑飞寒铓,香港中国银行具有雕塑感的造型,造型像刀片一样传递了一种强有力的控制力。
“砖要成为什么”贝聿铭的长处是综合运用。安藤忠雄善于控制混凝土,聿铭铭把四五种不同的材料精确组织在一起,工程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他的作品简洁平淡无奇但是精心控制完成面,通过三维的网格来组织所有材料和建筑构件严丝合缝。
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贝聿铭对推进设计和工程成体系的方法对建筑行业有着突出贡献的。现代主义是有活力的,不是一种机械主义。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贝聿铭的一生印证这一点,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陈从周先生,中国园林艺术之一代宗师,仁人君子,吾之挚友。吾与从周初识于上世纪之七十年代,恨相知晚也。每每聆听从周说园林、谈建筑、议评弹、论昆曲,甚为投机,畅须教益。得此知己,吾欣慰不已。
从周对中国园林如痴如醉,造诣高深。七十年代,吾力荐从周来美协助纽约明轩之建造,后又特邀陈君北上出任香山饭店工程之园林顾问。从周对中国园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从周著书多卷,其所著《说园》为中国园林之经典著作而享誉世界,并以此弘扬中国文化之精髓,功德无量。
从周待人诚恳,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吾旅居海外多年,彼此重神交而贵道合,不易也。从周几次携我重游苏州,与江南文人墨客谈天说地,共叙乡情,其情其景,至今难忘。今吾受苏州老家特邀设计苏州博物馆,可惜从周已先我而去,每每以缺之教益为憾。
从周弟子乐峰先生今著此书以纪念恩师,从周爱女胜吾请我为序。三言两语,寄语陈君,聊表寸心。贝聿铭,二零零三年春写于纽约。”
择境殊择交厌直不厌曲,坊间传说这是贝聿铭唯一用中文写的文字。
贝府,坐落在哈顿河一栋三楼独居住宅,花锦树荫绿茵蓝天,精致的楼房朝南落地大门窗,远处的高楼洒在了宽敞的厅内。八十年代《纽约客》杂志刊登了标题为《贝聿铭改变中国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改变贝聿铭》。
香山饭店,雅洁明静得清新之致。漫山枫红中,黑白相间的江南山麓园宾馆粉墙松影花窗竹,顽石巧石奇石拙石,将山水树鸟之千姿百态统统招进了建筑群。它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手法的空窗,花窗,深得宋人庭园深深深几许的词境,盖信其构思之妙。
锦江饭店,贝先生和陈从周初次见面,犹如老朋友重逢,他们谈美学哲学建又同去看了许多江南园林和民宅。贝聿铭说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位是在中国的陈从周,一位是在法国的赵无极。
赵无极第一次来中国是应贝聿铭之邀,来北京香山饭店大堂画了一张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的抽象画。饭店负责人看了画哈哈大笑,说他也画的比赵无极好。当初封闭的环境,无知是在所难免的。文化部为了弥补这一国际玩笑,出面邀请赵来大陆办画展。
1983年赵无极旅法35年后,终于在自己的祖国举办了画展。“这画的是什么?分明什么都不像。”“到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画也能在美术馆展出。”这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但是放在今天也一样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赵无极是第一个进入西方主流美术史的中国艺术家,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赵无极,贝聿铭、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赵无极的绘画看不懂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从书法狂草的角度去回味,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显物象具月光水波之象,呈岗峦林木之形,入象外之象的意境,会慢慢呈现在我们思维的空间里的。
2002年赵无极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赵无极曾获法国荣誉勋位团第三级勋章、国家勋位团第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
PS:旧文《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之二“我们的将来在过去”
“我不是书法家,但是习惯替自己的作品题写曲名”,艺术中的结构、韵律、风格、节奏,处处飞扬和蕴含着音乐语言,书法是没有音响的音乐。周文中像朱德群一样喜欢将书法、绘画,诗词、哲学与音乐结合起来思考。
周文中致力于东西音乐的融合,他的作品体现中国诗词,绘画和传统哲学的意境与内涵,融合东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的精髓。
有价值的作品根源于本土文化,《山涛》的灵感来自山峰连绵起伏。听到空中混合交织着的各种声响,又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影响,一部关于这种“活的声音”的作品很快传上去横空出世。
他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对未来世界音乐走向有建设性影响的途径。周文中的理想是期待东西方音乐观念的再度融合,甚至是全球文化的交融并存、平等对话。“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易经,易经的理论很有意义,我把它用在音乐上”。
周文中认为音乐技法与易经八卦中“变”的核心思想密切相关。把八卦中的乾坤提出来作为永远存在的父母调。
1954年周文中发表管弦乐作品《花落知多少》震撼乐坛。《花落知多少》乐曲取材于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周文中运用西方现代音乐的手法,将古代东方的传统美学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作品包括:《山水》、《花月正春风》、《花落知多少》、《思凡》、《行草》、《渔歌》、《变》、《谷鹰》、《山涛》、《浮云》等。
198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终生院士。
文化功力是创造精神和艺术灵感的基本原生动力,文化功力修炼的功夫越深,创造的境界就越高,对话和认同范围就越大。
1997年,周文中的推荐下,美国航天飞机将一张录有中国古典名曲《流水》的白金唱片送往太空,向宇宙传递人类的音乐信息。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PS2:《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之三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1979年荣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玻璃与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贝聿铭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
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贝老师语录: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为人处世其实很简单,我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向钱学习!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
艺术和历史是建筑的精髓。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伟大的艺术家需要伟大的客户。选择一个好客户比选择一个好项目来得重要得多。你必须对自己说,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对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谁。
生活即是建筑,建筑反映生活。让光线做设计,好建筑充满自然的味道。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实质上是一致的。建筑设计的态度并不在于建立个人风格,风格是为了解决问题出发点是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不同的挑战。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
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设计师交往。一个建筑师在40岁之前是不会成名的,都是在实习。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