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到上海后曾在11处民居住过,卢湾区境域有7处。 1923年,巴金偕三哥尧林走出夔门,乘船赴上海入上海南洋中学,南洋中学是巴金在上海最早的居所。除宝山路上海世界语学会、宝山路宝光里及溧阳路麦加里等处因故均已不存外,现按时间先后排列为: 1925年,住贝勒路天祥里(今黄陂南路149弄),翻译克鲁泡特金等人的外国名著。 1926年,迁康悌路康益里(今建国东路39弄)4号亭子间。 不久,又搬到马浪路(今马当路)里弄房,从这里赴法国留学。 1932年,与友人黄子方等一起,住步高里(今陕西南路287弄)52号,创作《海的梦》等。 1932年,住环龙路志丰里(今南昌路148弄)11号舅父家。 不久随舅父迁环龙路花园别墅(今南昌路136弄)1号,创作《春天里的秋天》、《砂丁》等作品。 1936年,住拉都路敦和里21号(今襄阳南路306弄22号),继续写作小说《春》在《文季月刊》上连载。 1937年,住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59号,创作《春》、《秋》等作品,一直居住至解放后。 1955年,住居武康路113号。最后的40多年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 热心读者巴金研究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令人仰视的文学殿堂。满院的玉兰掩映着一栋保存完好的西式建筑,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一栋主楼、两栋附楼。 这里的主人在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的孤灯下,一页一页写完他的人生巨著,为我们留下不朽的财富。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