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登公寓,派克路(黄河路)65号白克路(凤阳路)口,因临近卡尔登大戏院而得名。 1935年,卡尔登公寓由沙逊洋行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凯司洋行设计并监工。比起张爱玲住过的常德公寓,卡尔登公寓似乎被人淡忘了。高低错落有致,四扇摇门铰链式电梯,套入式的中央花园。 大光明戏院后面的卡尔登戏院,后首的一块不规则的小型广场,叫张家浜,显然还是上海滩初开埠时节的一块沼泽地后来填了土,散散落落造了几幢大洋房。进入公寓爬上楼梯一条深深的走道。走到公寓这头来乘电梯的人们,必须经过其他的三十来个房间,长长的裙裾、细细的鞋跟,全因了地毯而悄无声息。 公寓顶层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大阳台,张爱玲和姑姑曾经住过卡尔登公寓301室房间,这里也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她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小说《十八春》后改为《半生缘》、《小艾》。 这里曾有很多好的馆子、书店、戏院,还有妓院。活色生香的市井,是张爱玲写俗世上海的移动盛宴。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只有他家有一种方角德国面包,外皮 相当厚而脆,中心微湿,是普通面包中的极品,与美国加了防腐剂的软绵绵的枕头面包不可同日而语。 “开船的时刻到了,惯常的汽笛,整个城都可以听到,即使没有什么可思念的人,听了也会落下泪来。没有人来送别,没有。她戚然而决绝地离去。从此上海,是她越来越稀薄和不可触摸的影子。” 1952年32岁的张爱玲只身离开内地去了香港,公寓改名为长江公寓。 【贴士】 长江公寓斜对面的国际饭店西饼屋,有上海最好吃的传统西式甜点,香气逼人。酥皮是松脆的,白糖是焦香的入口松脆。 吃完后舔舔手指头都是满足,在很多上海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坊间为它取了个浪漫的名字;蝴蝶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