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赉安,来自法国的问候》
· 阅读1136
魔都太多经典老公寓出自赉安洋行。
四大老公寓三个是赉安洋行出品,建筑外观精美、细节华丽。他们设计的老公寓可能有70座之多,现在为大家熟知的至少将近20座。
赉安洋行对上海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
早期的作品风格多变,涉及巴洛克风格、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等, 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高安路77号,红瓦屋顶、木质门窗,乳白色的外墙带有红砖装饰,讲究对称,风格庄重。
茂名南路上的球场总会,法国文艺复兴风格,阳台设有立柱,细节处的雕刻装饰又是新艺术运动风格。图片1为:
白赛仲公寓(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
亨利公寓(淮海中路东湖路)
未知名老公寓(新乐路陕西南路)
麦琪公寓(复兴西路乌鲁木齐中路)
密丹公寓(武康路湖南路)
法国建筑师亚历山大•赉安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20年来到上海时,邬达克刚在上海生活不到两年,赉安很少为作品独立署名。
1924年,赉安和保罗•韦西埃创立赉安洋行。
1934年,亚瑟•克鲁兹加入,自此这三位建筑师名字的首字母缩写“LVK”就出现在不少上海老建筑上。
20世纪30年代,赉安洋行转向Artdeco和现代风格,设计出一批公寓建筑。淮海中路上的培文公寓、泰山公寓、光明公寓、淮海公寓,高安路上的高安公寓、建安公寓,复兴西路的麦琪公寓、白赛仲公寓等,建筑强调功能性,外观更简约。
赉安是推动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摇篮和发源地的重要先驱。
如今的民国建筑图景里30年代的上海只有一个人所主导,貌似没有其他建筑师存在过。邬达克是这个时代胡乱炒作的幸运者,只能算是一位二流建筑师(这个评价算客气的,毕竟他逃离上海后在美国至死没有拿到建筑师资格),他的作品与国际上其他城市的同期建筑作品相比,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邬达克也是有贡献的。他为魔都引进了模仿,虽然鲜有真正的创意杰作。赉安洋行建筑和邬达克代表着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是值得珍藏和铭记的。
剥茧抽丝淡出历史的建筑师们,就如同拥有一把把钥匙,可打开我们关注建筑遗产保护的兴趣大门。
PS:旧文#乔茗星ART#旧法租界的魂
欣赏法租界的老洋房不知道赉安为何人,那就只能去和广场大妈聊邬达克了,一位热爱三剑客的老人如是说。
在那风云际会充满机遇的年代里,一批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缔造了异彩纷呈的建筑画卷。法租界老公寓,花园洋房的历史建筑的铭牌上,太多标注了赉安洋行的名字。
1908年赉安就读于法国高等美术学院,29岁获得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文凭。
1919年上海Minuti-Ledreux事务所建筑师。三十年代的赉安洋行积极拥抱世界建筑潮流,摆脱复古风格,进而设计一批Art Deco风格和现代主义的办公楼、公寓楼。
上海滩四大老公寓:复兴西路24号麦琪公寓(1936年),复兴西路34号卫乐精舍(1934年),高安路60号首长公寓(1931年-1947年),五原路258号自由公寓(1937年)。其中的卫乐公寓、麦琪公寓、首长公寓都是赉安洋行设计的。
1925年由法国建筑师Alexandre Leonard和PaulVeyssere合伙成立赉安洋行,以法国总会大楼而名噪上海滩。
赉安洋行的作品集中在法租界,强调生活注重环境品质。设计以居住、文化建筑居多。
1937年晚些时候,kruze离开了上海,随后不久Veysseyre也离开上海去印度尼西亚了,赉安孤身一人留在了上海。
1939年安娜被当时的苏联政府根据“苏德条约”剥夺了波兰国籍。安娜都是无国籍人士,哪里也去不了。
1941年赉安完成了最后一个作品,阿麦伦公寓。阿麦伦公寓六层跃层户混合结构,弧形楼梯相连,立面配合弧形平面,黄色面砖饰面,辅以白色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为现代建筑风格建筑。公寓楼梯栏杆和底楼门厅的水磨石地上,有英文字母A L是赉安和安娜两个人名字的首字母。Amyron是希伯来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的国家是一首歌Ma nation estune chanson。
1942年赉安因为跟安娜的婚姻,被法国维西政府剥夺了国籍、没收了护照和在法国的财产。
是年赉安洋行正式结束营业,法租界的魂也停止了生命。
1946年某天在阿麦伦公寓的大门上突然出现了一张字条,命令安娜马上搬出阿麦伦公寓,字条没有落款,2周后上海法国领事馆宣布赉安死亡。
赉安一生最杰出的作品,都留在了上海的大街小巷Art Deco风格的建筑里,阿麦伦公寓的门半开着,似乎在等待赉安的出现,那天他走的太匆忙可能忘了带大门钥匙。
法国总会落成典礼上总会主席对赉安洋行的赞美之词:建筑师 Leonard先生和Veysseyre先生不满足于作为天才的建筑师,而更是伟大的艺术家。
如果你看到LVK的字母署在老建筑上,那就Bingo了,史称赉安三杰联手缔造了昨天法租界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