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亚乔治公寓&爱德华•霍普》
· 阅读659
乌鲁木齐路衡山路一带,老人们都管它叫做圣乔治。
近代上海移民在地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除了因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外,租界移民起到了早期的导向作用。
Georgia当时的中文通译为乔治亚,圣乔治公寓附近一带没建房之前,大片土地原来是农场名曰:乔治亚。
Western Apartments现名集雅公寓又名乔治公寓、会斯乐公寓。贝当路今衡山路311-331号东临华盛顿公寓公寓,与丽波花园隔路相望。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范文照设计,吴仁安营造厂承建,1942年建成。楼层立面简洁明朗,中部垂直的水泥垂直装饰线与黄色外墙面搭配恰当,呈现出现代建筑风格。平面成T字形,东南角设露天停车场并留出进出口弄堂,专供外籍家庭和单身独居住户,有点像今天的酒店式公寓。
公寓中间单元为七层,设门厅及电梯厅。东西两端单元为四层,各有出入口。公寓设备齐全精简,垃圾管道设在楼梯中间平台里,沿街底层为商店。
这是建筑师范文照完成美琪大戏院后,投入的设计项目。
PS:《爱德华•霍普的乌鲁木齐路》
爱德华•霍普的画很有乌鲁木齐路特有的调子。
独处的人们或是那些不安的、缺少交流的、两到三个人组成的小群体。他们被赋予的姿态,似乎都在暗示社交恐惧带来的忧虑和苦恼。
爱氏在完成早年教育后曾经前往欧洲三次,研究欧洲新兴的画风。《铁道旁的房屋》作品问世后,诡异的灯光锐利的调子大幅的块面,成为了系列荒凉都会画作的开始。最著名的画莫过于《夜游客》:
Nighthawks作品中一场即将发生的血案。几位孤独的顾客坐在24小时营业的餐馆里,日光灯明亮,街道上大块透明玻璃窗投出浓重的光影。
午夜的气氛,中央背对着观众的顾客坐在吧台前的圆凳上。人们好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些顾客孤伶伶的坐在小馆当中。
画的灵感来自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手》,故事讲述的是两个被雇佣的杀手在一个饭馆里等待目标。周围漆黑一片小餐馆灯火通明,画面上的人都沉默着,夜晚必定会发生什么大事,彻夜不眠是唯一的选择。
餐馆前有很大一片空地,画面有一种孤独感。门敞开着两个男人走了进来,他们在吧台前坐下。男人点燃了一根香烟,手支在桌子上,他的眼睛在帽子沿儿的阴影下,死盯着前方。
另一个男人对周围的世界不感兴趣,呆板的坐着和其他人保持着距离。画中涂了重重的眼影,看着自己指甲的女人是谁呢?是雇主?人质?还是一个普通的路人?目标什么时候会出现呢?霍普渲染出了足够紧绷的气氛,就差目标推门而入了。
已经很晚了,店小二不知道这里将会有枪战发生。街道很寂静,漆黑的看不到尽头,对面街区的公寓窗户全部打开着,商店的收银机、酒吧里的圆凳、杯子,都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感觉。
加油站、汽车旅馆或一条街,无人的空间或表情不明确的人物,那一晚目标男子没有出现。
坊间传闻,画中面对我们的杀手,是霍帕自己的轮廓。红衣女子,则是妻子的形象。
水晶灯,天鹅绒椅子翡翠的颜色让人浮想联翩。
乌鲁木齐路:
清宣统三年筑路,以旅沪法侨名字命名麦琪路。
民国35年改名迪化中路,1954年改今名。乌鲁木齐路分北、中、南三段,从静安寺商圈延伸到徐汇区由东向西依次有富民路、常熟路、武康路与其平行。肇嘉浜路,建国西路,永嘉路,衡山路,东平路,桃江路越往北靠近老法租界,梧桐树成为熟悉的面孔。
淮海中路1469号美国领事馆戒备森严,北面是它最亲密的同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两个无时无刻不对着干的,一个大门关的严严实实一个鸟不生蛋。乌鲁木齐南路建筑有:
64号,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再往北走是衡山路上的国际礼拜堂。
151号,大统织染厂经理朱敏堂住宅。
166号,邓乐普耳鼻喉专科门诊。
176号,巨福公寓。
178号,教会办公用房,2楼夏衍曾经居住过。
乌鲁木齐中路最为著名的是310弄3号,水晶宫和400号赉安设计的法商电车电灯公司职员居住地。
乌鲁木齐北路25号还有新恩堂和静安寺救火会。
霍普画作的平凡主题的场景,就像晚上走在乌鲁木齐路寂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