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会馆&太平篮沙船》
· 阅读454
人类有两种朴素情感:一种是回忆过去,一种是憧憬未来。
清康熙五十四年集资建造。会馆街38号正门像一座城门,门头上的大方砖上雕着立体的“商船会馆”字样。
商船即沙船。上海面积最大、建筑格局与形制最为豪奢的会馆之一,由当时的沙船业众商集资兴建,用于集会、议事、看戏等。
双合式大殿,殿前为两层楼戏台,上有八角形藻井,殿前左右两侧各建二层楼的厢房作看戏用;
殿后有集会议事的大厅,殿右有二层楼的会务楼;
戏台前有高大的方砖砌的门头;
大殿内曾设有宏丽的神龛,内供天后娘娘神像。旁边的十六铺码头、董家渡教堂、沙船巨贾沈宅等串联起一城烟火半东南,曾经繁华的董家渡美好的历史回忆。
商船会馆是有船到埠,即赴会馆挂号,其是否蓬缆坚固,商户殷实,堪载官漕,即责成董事领袖等出具互结。
上海的方志: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上海所有百货而去。
有着305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地标会馆大厅被拆除后,余下的房屋作工场等用,基本建筑结构尚存。
当年的动迁户只有一个诉求保留会馆,近日南外滩董家渡的商船会馆修复后回归。
PS:《太平篮沙船》
上海市标中有五桅五帆沙船图案。
中国四大名舟之一,元朝称平底船。宋朝称防沙平底船,明朝统称沙船后定名。沙船有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航性特别强。
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沙船还设有竹制太平篮,平时悬挂在船尾,遇到风浪时,篮装石块放入水中,使船不摇晃有“太平篮”之称。
沙船使用范围极广。有用作官船、军船、漕船、盐船以及明朝车船(轮船)等各种用途,至清朝中期,沙船数量有10000余艘,仅上海一地就有沙船5000余艘。其主要的特点是能逆风行船,即逆风斜行,轮流换向,走“之”形路线。逆风行船极易偏侧,因此特增设披水板、梗水木等特殊设备,以增加其稳性。
沙船在中部两侧各设一披水板,又称腰舵,使用时将下风的一边插入水中,以阻止沙船横向漂流,防止横漂的披水板是中国首创。船上还设有梗水木,即在船底增设两个梗水木(类今舭龙骨),其作用是增加阻力,抗横摇,以保持船舶稳性。沙船使用大楋(音la),加强纵向强度,即在船两舷用巨大杉木钉固前后,大楋坚固而且突出,多至5至6根,以增强纵向强度。
主要特点:
(1)平底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利于行沙,少搁无碍。浅吃水船型能坐滩,在风浪中也安全。
(2)顺风逆风都能行驶,适航性能特佳。
(3)船身较宽行驶平稳,有特备的各项保持稳定的设备,披水板,梗水木,太平篮等等稳定性最好。
(4)多桅多帆利于使风,吃水浅,水上航行受到的阻力较小快航性好。
明清时期沙船有五桅五帆,也有三桅三帆、两桅两帆。
20世纪60年太湖水域仍有七桅沙船,目前太湖水域沙船仍在使用,沙船的这些优点,使之经历千余年而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