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天气&接地气》
· 阅读513
人生天地之间,离不开天气也离不开地气。地气包括地球磁场以及从地面散发出来的所有气息。《短命条辩》:病家不接地气,故阴阳不通。是之阳气自行消长,而症候随之消长。嘱病家每日赤足走路,半时辰即可。老人们普遍认为,住高层的远离地气,平均寿命低于住低层的人。石要细腻可凿,土要坚实难锄。石若刚燥、土若松散则不吉。土石颜色以红、黄、白为上,青次之,黑为下。地气:中医里面性属阴为多潮湿。地气对天气,气藏地中。地生气,气生水,水生风,风生火,火生土。循环不止。气随形动,遇水则止。建筑工程中,一般直接连接地面的建筑或建筑的部分,属于接地气的,例如别墅、平房、地下室、一楼等。农村的火炕可以很好的接受地气,人就会很健康,不易得病。城市里人们住进楼房,离开地面,就接不到地气了,所以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需要经常到公园、田野里走动一番补充地气,保健身体。夏季有人喜欢在地板上睡觉,第二天会受凉,人们就说此人是吸收了地气而着凉了。生理角度而言,地气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特别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心里因素有可能影响其身体素质。风水学家认为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天以气资地,地以气载生;在十二地支中,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荫于既动之阳气下;故接地气,要注意乘生气、避死气。传统典籍中涉及地气最典型的是“辟谷”,宗旨就是为了获取天地之精度华的地气。天气:为阳气,自然的阳光、风雨雷电宇宙的微波辐射,都属天气范畴。接地气:接地中之气,或者说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引而申之,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开,才会出现生机蓬勃的状态。民间谚语。出自《周礼•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一曰“地中之气”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曰“不同地区的气候”。海上生活的人大部分时间在海上漂,不能下地。船员间有接地气的说法,船靠岸会到岸上走走补充一下地气。人生活在地球上最好每天都接触地气。现在楼房越建越高,较多人待在住房或办公室内很少外出,较少机会接触到地气,对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图片为:每天在地面接触两小时地气对身体健康有帮助,老人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