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神父路环龙路好像是历史的交汇点。我爸读小学时碰上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大人没空管老师不敢管,整天无聊的晃来晃去的转悠。一天同学们捡到一枚小炮仗,有人提议去对过米店大楼点火有回声。悄悄的进去后,捂着耳朵看到耀眼的光芒闪过,开心的要命。好久听到一个声音有气无力地坐在地上喊到,谁在那里?小孩们拼命的往对面家里跑,不一会儿一个大个军人出现在茂名南路163弄1号。老人训斥道你们这么大的院子不放炮仗,我们公寓里有回声。我这大半辈子都是担惊受怕的(钟和大楼以前下面有个米店,所以叫米店大楼。那里有很多军人都是林副主席出事后,突然转业安置的空师军干部),现在老了你们还给我弄颗个惊雷,雷光炮在大堂过道里的声光画面不亚于一颗手榴弹。家长们连忙出来道歉,他还不依不饶的问我们是什么学校的要去告状,听到和他儿子同学是茂二小学的也就作罢了。后来爷爷让有力气没地方花的人参加了卢湾区游泳队。当时蝶泳组有位姑娘住在南昌路、瑞金路,一起从建国游泳池沿着瑞金路回家,不知道算不算初恋。淮海电影院工作后,乔士敏有事没事的会去楼上的飞龙大厦侃艺术。要不然就去锦江小礼堂和科学会堂,看内部参考片,日子过的貌似比我们还充实。。。。老年人的碎片化回忆口述历史,让我隐约感觉到这些地方貌似有一根暗线在串联着。有一天突然明白,南昌路茂名路的米店大楼以前是希勒公寓;南昌路瑞金路的法国员工宿舍;巴黎大戏院、飞龙大厦;法国总会俱乐部,那些老洋房都是和赉安设计有关。图1为南昌路57号原法国总会俱乐部。1902年,公董局筑路最初的名称为军官路。后以法国军官陶而斐司改名为陶而斐司路和环龙路,国民政府接管租界后改名为南昌路。1925年,赉安设计总会俱乐部。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红顶红墙,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建国后为卢湾区第一少年体校。乔士敏当年参加全市横渡黄浦江活动,就是在那里集合出发的。千禧年后为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57号最大的看点是中国建业Logo清晰可见。图二为西区稍后的建筑,建业的标志已经有了明显的富态。陶而斐司路,为今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环龙路为今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东段雁荡路口47号科学会堂,原为法童公学南侧不远有复兴公园。金神父路环龙路好像也是我的交汇点。当年郁闷的是高中开学第一天,出租车驶司机非走这条路不可,害得我迟到。开心的是堵在那里时间太久,我把老大房的甜品彻底的细嚼了一遍,当天回家前一个哈斗一杯掼奶油慢慢的走回家。PS:旧文《顾家宅公园,球场总会,法国总会俱乐部》顾家宅公园位于上海雁荡路105号。东邻重庆南路,南临复兴中路,西近思南路,北与法童学校,科学会堂为界。这块花园面积太大,三个捏在一起描述。1901年屯驻于顾家宅兵营的法国军队大部队,从上海撤回法国。兵营后驻沪法军迁入,公董局警务处俱乐部也搬到兵营内。1904年公董局出资,在华龙路今雁荡路买了块地俱乐部,供法国侨民体育健身。总会每年象征性的向公董局交一块钱的房租。1908年公董局董事会全体会议决定,把顾家宅兵营辟建成公园。工务委员会聘用法国园艺家,柏勃主持园林设计。1909 年对外开放,最初只有东北角一个华龙路今雁荡路门进出,这原是法军营的对外通道的营门。公园名称为顾家宅公园,华人称法国公园。公园开放后几年内,公董局又购买了园子南边约2万多平方米土地,将公园的地块延伸到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917年建造法童学校,建筑师万茨和鲍尔舍伦设计姚新记营造施工。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红顶红墙,具有法国乡村别墅的风格。楼梯宽大,硬木护墙板一直做到顶。南面大草坪是网球场,还有一块空地,是玩法国式滚木棒球的场地,所以这地方也叫球场总会。1925年总会迁出,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建造新屋。这个地方先后办过公董局学校和法国学校。1949年,复兴公园、法童学校,总会俱乐部收归国有。1958年,南昌路47号为科学会堂。2010年,南昌路57号原卢湾区业余体育学校改为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