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中的异数英国古典城堡式建筑群,杨树浦水厂设址于杨树浦路830号。英国设计师哈特设计。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19世纪下半叶,魔都上层消费主要依靠专门水船从太湖运来清水,上海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都主要来自本地的河水。1860年,旗昌洋行为了解决内部的生活用水问题,在外滩开凿了深78米的水井供洋行内部使用。这是上海的第一口深井。1881年杨树水厂开工两年后竣工。成为中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时任北洋通商务大臣的李鸿章拧开阀门开闸放水。20世纪30年代,该水厂不断扩建,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现为杨树浦水厂。旗昌洋行在外滩开凿了深78米的水井是上海的第一口深井。后陆续有:1918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内,开凿了本市第一含水层的第一口深井,井深97米出水量100吨/时,至1956年此井因出砂而报废。1921年,丰器纱厂在梵皇渡路第二含水层开凿第一口深井,井深152米出水量100吨/时。1926年,英商上煤在西藏中路开凿第三含水层第一口深井,井深212米出水量100吨/时,水质佳味可口,适合生活饮用。PS:《旗昌时代》19世纪商人塞缪尔•罗素创办于广州。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鸦片。旗昌洋行Russell & Co.从中国卖出茶叶、生丝又从国外买入鸦片。如果不牵涉到鸦片,那它会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留有一席之地的。1846年,旗昌将总部迁往上海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砖木结构的3层楼房,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外观仿文艺复兴式样,底层为石砌外墙和拱形门窗,上面两层是清水红砖墙,有双柱外廊。设计者为英国资本通和洋行。1862年,旗昌洋行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开通上海-汉口航线,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1867年又开通上海-天津沿海航线,至1877年称旗昌时代。1873年英商太古洋行和中资轮船招商局的加入后,旗昌轮船公司以220万两银子的价钱卖给轮船招商局,资金抽回美国投资于兴建西部铁路。后清政府在十六铺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后又收购旗昌码头和金姓4个码头,统一命名为金利源码头,又名南栈码头,并沿浦滩兴建13座浮码头。这就是十六铺码头的前身。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飞剪船:又名飞剪帆船或飞剪式帆船,是早期一种高速帆船。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休,导致水线特别优美,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而尖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飞剪船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1832年Ann Mckim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使用横帆装,不少人认为她是第一艘真正的飞剪船,实际上只能称亚飞剪船。 1845年船舶设计师约翰•格里菲思设计的Rainbow下水,该船具有飞剪船的标志空心船首,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飞剪式帆船。在世界航运界引起轰动,她的诞生代表帆船发展的一大飞跃。飞剪船曾被利用来从事到中国的茶叶和鸦片贸易。运茶的飞剪船,主要是来往欧洲至东印度群岛之间。运鸦片的飞剪船,把印度的鸦片经新加坡运到珠江口海面,将鸦片卸在趸船上,然后运走中国的白银和各种高档的商品。走私船达99艘之多,总计有20852吨。1811—1812年间中国每年进口鸦片平均为4494箱,30年来,从外国输入的鸦片每年增长了7倍,埋下了清廷禁烟而触发「鸦片战争」的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