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路老洋房群里的烟纸店》
· 阅读439
1919年,公董局修筑此路。北起延安中路(福煦路)接茂名北路,南至永嘉路(西爱咸斯路)长1275米。以比利时主教,迈尔西爱路Route Cardinal Mercier命名。
1943年改名桂林路。
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近代建筑:兰心大戏院;法国总会;峻岭公寓;阿斯曲来特公寓;淮海坊;希勒公寓;161、163花园洋房群。
话说当年希勒公寓、米店大楼对面161号,(大楼以前下面有个米店,那里的人习惯叫米店大楼)有位姓夏的老太太49年来上海帮佣(现在的钟点工),投靠亲戚家蜗居在洋房靠马路边围墙搭起的小屋棚里面。
有一天来了一位穿制服的人,问她姓名年龄地址。乡下人以前都没名字,干部模样的人根据劳动人民述说的夏天出身的履历,暂定名字为:夏荷花。
过了没多久户口本诞生了,荷花成为了一个有户籍的正宗卢湾上海人。
后来夏阿婆的孙子娶了个外地妹。女方各方面条件不错,屈于没上海户口下嫁。丈母娘老是逼逼叨叨的说,当年我家做驴子生意的条件好,不会盲流到城市里去瞎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说住在了卢湾,但生活质量没有多大提高,于是孙子利用母亲居委会主任的关系,破墙开店有了一家不动产:自己的烟纸店。
小买卖的生意在虹口多见。因为那里有传统,不是犹太人就是日本人会经营。茂名路小店鲜有,老式烟纸店能生存下来的真理就是,夫妻老婆前铺后住的格局。货架后面的小小空间,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围坐吃饭。店里有手写冷饮牌、挂在铁网上的零食钩子、塑料拎箱和空酒瓶。老式的翻盖冰柜里,小朋友们还能找到3分钱的断棒冰。
夏荷花有只大狗,平时坐在门当中一动不动。要进她家大门都得花力气推开后挤进去。任何人带东西进门它不会瞅你一眼只当没看见,如果有人拿着荷花家的哪怕一张糖纸头,它会不声不响的一口叼住你的衣服,只到主人发话才放你走。
每天下午,夏婆婆会往它头颈里套个袋子去到陕西路的美心,一块钱买两个大肉包回来,老太太一个狗狗一个。
有一回店面里伙计要找零一块钱给狗狗带回去,故意欺负它不识新版的五毛,给了两个。它硬是在那里不肯走,店里人笑死了说小伙子缺德,换成了一块钱硬币后它昂首挺胸的回家了。
程乃珊曾说过:在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深巷小弄的烟纸店。这种上海人俗称夫妻老婆店的,是很有人情味的。开埠以后,小店的优势大都集中在虹口,因为那里多犹太人和日本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