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一位不会说“阿拉”不会讲“里朵嘎女宁阿标致嘎”的小朋友,羞涩的走进了梅溪学堂,向校长磕了9个头后,编在低班---第五班。由于年幼在家私塾饱读四书五经,一天之中升了四班。以后他又转学澄衷学堂,中国公学。  图片为梅溪小学。不知3所学校的校史里面,有没有篇幅以胡适自豪过。<br />
附3所学校简介: 1878年张焕纶创办,前身为正蒙书院。光绪八年易名为梅溪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名梅溪学堂。地址:蓬莱路128号<br />
1900年宁波籍商人叶澄衷以“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心和眼光,出资创办班级授课制学校。蔡元培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至1985年间曾模仿前苏联的体制,改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地址:虹口区东余杭路800号(近下海庙) <br />
1906年3000余名留日学生退学回国。为安置学生,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1915年,北京国民大学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合并,称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年北京中国公学大学部改名中国大学,学校迁入北京西单二龙坑郑王府(后为新皮库胡同乙12号)新址。<br />
同年,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停办(地址没找到)。<br />

1904年,一位不会说“阿拉”不会讲“里朵嘎女宁阿标致嘎”的小朋友,羞涩的走进了梅溪学堂,向校长磕了9个头后,编在低班---第五班。由于年幼在家私塾饱读四书五经,一天之中升了四班。以后他又转学澄衷学堂,中国公学。 图片为梅溪小学。不知3所学校的校史里面,有没有篇幅以胡适自豪过。
附3所学校简介: 1878年张焕纶创办,前身为正蒙书院。光绪八年易名为梅溪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名梅溪学堂。地址:蓬莱路128号
1900年宁波籍商人叶澄衷以“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心和眼光,出资创办班级授课制学校。蔡元培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至1985年间曾模仿前苏联的体制,改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地址:虹口区东余杭路800号(近下海庙)
1906年3000余名留日学生退学回国。为安置学生,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1915年,北京国民大学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合并,称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年北京中国公学大学部改名中国大学,学校迁入北京西单二龙坑郑王府(后为新皮库胡同乙12号)新址。
同年,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停办(地址没找到)。